[发明专利]由脱氢芳樟醇制备乙酸芳樟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8176.7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9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郭世卓;安源;朱岳中;华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C07C67/303;C07C69/1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2005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氢 芳樟醇 制备 乙酸 芳樟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酸芳樟酯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脱氢芳樟醇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乙酸脱氢芳樟酯,再经加氢制备乙酸芳樟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酸脱氢芳樟酯是一种制备香料的重要精细化工中间体,可用于生产柠檬醛、紫罗兰酮等精细化工产品。乙酸脱氢芳樟酯通过加氢反应还可得到乙酸芳樟酯,乙酸芳樟酯是薰衣草油的主要成分之一,香味高雅,近似香柠檬油及薰衣草油,是配制高档香水以及多种高级香料或香精的重要原料。现有技术中乙酸芳樟酯多采用芳樟醇与乙酸酐经酯化反应制得,因为芳樟醇可以由石油裂解制乙烯副产的碳五馏分的分离产品异戊二烯来制得,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较为低廉,如中国专利ZL03129192.9和ZL03129214.3介绍了两种分别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将芳樟醇与乙酸酐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乙酸芳樟酯的方法。但由于芳樟醇与乙酸酐的酯化反应是一种反方向反应速度常数相对较高的可逆反应,同时反应伴有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等多种副产物生成。一般较难获得较高的反应转化率,当转化率高于90%时,选择性将明显下降,一般只能达到60%左右。
实际上,由异戊二烯制备芳樟醇是先制得脱氢芳樟醇,然后经加氢得到芳樟醇。而脱氢芳樟醇与合适的酰化剂也可进行酯化反应,如与乙酸酐反应得到乙酸脱氢芳樟酯,反应式为:
乙酸脱氢芳樟酯再经加氢同样可得到乙酸芳樟酯,反应式为:
根据以往的经验,脱氢芳樟醇与乙酸酐的酯化反应虽然也属于一种可逆反应,酯化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异构、环化等副反应生成环状吡喃和环状酯等副产物。但该酯化反应反方向的反应速度常数相对较低,因此,将脱氢芳樟醇先与乙酸酐进行酯化反应然后再经加氢获得乙酸芳樟酯应该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工艺路线。早年确曾有人提出以脱氢芳樟醇为原料,先酯化生成乙酸脱氢芳樟酯,然后经加氢得到乙酸芳樟酯的方法,如美国专利US2,797,235所介绍的。该专利介绍的方法其酯化过程使用的催化剂活性很低,反应时间长达十几小时,且催化剂从产品中分离的过程也较为复杂,因此缺乏工业化应用价值。
现有技术中,Lindlar催化剂(即以碳酸钙为载体,活性组份为Pd,或还进一步含有助催化组分Pb的负载型催化剂)以能高效的促进烃类及其他化合物中的炔键选择加氢而被广泛使用。但其缺点是反应的选择性相对较低,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通常在反应体系或催化剂载体中引入吡啶、喹啉等化合物。虽然这些有机物能有效地提高反应选择性,却容易使反应混合物变色并带来异味,而且吡啶、喹啉等化合物难以从烃类化合物中加以分离。由于乙酸芳樟酯的用途主要为香料产品的制造原料,将一般的Lindlar催化剂用于乙酸脱氢芳樟酯加氢制备乙酸芳樟酯,则产品的色相和香气品质显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上述美国专利US 2,797,235所介绍的方法其加氢过程即采用了一种类似Lindlar催化剂的加氢催化剂,它不仅要添加喹啉作为催化促进剂,而且加氢反应添加大量环己烷作为溶剂,故该方法除酯化反应所需时间很长外,加氢产物的精制也非常困难,难以达到制造高档香料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脱氢芳樟醇制备乙酸芳樟酯的方法,其酯化过程和加氢过程采用的催化剂均具有较高的活性、理想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且加氢过程无需使用吡啶、喹啉等化合物作为催化促进剂,也不使用任何溶剂,能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以下是本发明详细的技术方案:
一种由脱氢芳樟醇制备乙酸芳樟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脱氢芳樟醇与乙酸酐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脱氢芳樟醇与乙酸酐的原料投料摩尔比为1∶(1~5),反应温度为25~70℃,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时间为20~150min。催化剂为磺基水杨酸,其用量为原料投料总量的0.05~5wt%;
2)酯化反应产物进行水洗,至油相物料呈中性,得乙酸脱氢芳樟酯;
3)乙酸脱氢芳樟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用氢气进行加氢反应,反应温度为20~150℃,氢气压力为1.0~10.0Mpa,反应时间为30~240min。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它以碳酸钙为载体,负载的活性组份中含有Pd、Pb和组分A,A为Bi或Zn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催化剂中Pd和Pb的总含量为0.1~4.0wt%,Pd与Pb的质量比为(5~1)∶1,催化剂中组分A的含量为0.5~3.0wt%。催化剂的用量为催化剂占反应液的0.01~5.0wt%;
4)加氢产物经固液分离脱除催化剂,通过精馏精制得乙酸芳樟酯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8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停电手机
- 下一篇: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