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景观充氧桥的充氧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48000.1 | 申请日: | 2006-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 发明(设计)人: | 俞博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上海中学 |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C02F3/02;E01D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杜林雪 | 
| 地址: | 2002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充氧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充氧桥的充氧系统,属于环保装置类。
背景技术
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能得到及时分解(COD指标过高)。由于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任务主要由水中的好氧菌来完成,而好氧菌的分解效率则取决于水中的含氧量(DO),如果溶解氧不足,则会导致厌氧菌活跃,有机物发酵,水体变黑变臭。因此,根据现有的处理有机污染的途径,我们不难发现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一条途径就是往水中通入氧气,而空气中含氧量较高且无需成本,一般都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而通入空气的方法又有高压进气、水面翻腾等多种,但都要耗费一定的能量。
湖上的桥是一个人流量很大地方,尤其是公园或校园内的一些曲桥。能否把一座座美观的桥体设计成一座既能向湖水充氧,又有观赏效果的桥,利用人经过时对于桥面的重力作用,把空气压入水中,达到提高湖水溶解氧含量(DO)指标,降低COD指标,净化水质的作用。这种方法至今尚未见有文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充氧桥的充氧系统,以解决现有湖水富氧化污染的问题,使桥具有景观和充氧的双重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景观充氧桥的充氧系统,包括:由桥面和送氧装置;所述的桥面由若干脚踏板组成,所述的送气装置包括充气装置、储气装置和出气管构成;充气装置的腔体固定不动,脚踏板与充气装置的活塞相连接;在活塞与充气装置的腔体之间还设置有一恢复装置;充气装置的出气孔通过连接管与一储气装置的进气孔封闭连接,在连接管上设置一单向阀门a;储气装置的进气孔上也设置一单向阀门b;储气装置与出气管连接。
为了效果明显,可在充气装置的活塞与脚踏板之间设置一加力杠杆。
所述的恢复装置可以为压缩弹簧和弹簧片。
这样,当人体的重力作用于桥面上时,桥面上的充气装置气箱里的空气就受压而缩小体积,增大了压强,通过单向打气原理可以实现高压气体在储气装置中的储蓄,储气装置的出口处接上出气管的一端,并将出气管的另一端通入水底,由此便可以直接将气体压入水中。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设计而成的景观充氧桥的充氧系统具有景观和给水体充氧的双重功效;由于被充入水中的空气会上浮到水面,当人经过桥面时,水面会不时地冒出气泡,“人走到哪儿,气泡也跟到哪儿”,形成一道十分有趣的景观;另外,冲入水体的空气可以有效降低水体的富氧化指标;具有不消耗能量,成本较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充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脚踏板 2-活塞 3-充气装置
4-出气孔 51-单向阀门a 52-单向阀门b
6-储气装置 7-出气管 8-恢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点。
如图1所示的一种景观充氧桥的充氧系统,包括:由桥面和送氧装置;所述的桥面由若干脚踏板1组成,所述的送氧装置包括充气装置3、储气装置6和出气管7构成;充气装置3的腔体固定不动,脚踏板1与充气装置3的活塞2相连接,在活塞2与充气装置3的腔体之间还设置有一恢复装置8;充气装置3的出气孔4通过连接管与一储气装置6的进气孔封闭连接,在连接管上设置一单向阀门a51;储气装置6的进气孔上也设置一单向阀门b52;储气装置6与出气管7连接。
当人走过时,重力作用于踩踏板1,脚踏板1压活塞2,使充气装置3气箱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被压缩的气体通过单向阀门b52进入储气装置6,当储气装置6中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的大小时,气体被压入一定深度的湖水中。
当人体离开脚踏板1时,恢复装置8恢复使活塞2上升,同时使得单向阀门a51打开,使外界大气与充气装置3连通并向充气装置3的气箱中充气,准备下一次的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上海中学,未经上海市上海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8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