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中使用即时通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46875.8 | 申请日: | 2006-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6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金亨晋;姜昌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4M3/493;H04M1/27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鸿禧;刘奕晴 |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水***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使用 即时通讯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移动终端中使用即时通讯的方法及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移动终端中即时通讯的使用变得容易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通讯环境的发展增强了移动通讯终端的能力,例如移动通讯终端已经从简单的语音通讯发展为诸如实时视频通讯和DMB(数字多媒体广播)接收的多种附加使用。在这些多种使用中,移动终端可以为用户提供即时消息服务。所述即时消息服务使用户能够在语音通讯期间实时发送和接收语音或视频数据文件以及字符数据。通过通常称为即时通讯的即时消息程序来实现所述即时消息通信。然而,尽管具有多种优点,但是因为为了在移动终端中执行所述即时消息服务,用户必须执行复杂的和耗时的过程,所以所述即时消息服务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所以,需要一种改进的使用即时通讯的移动终端、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其能够简化即时通讯的执行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下述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使移动终端中即时通讯的使用变得容易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在移动终端中使用即时通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预先注册的即时通讯地址以执行与所述即时通讯地址一致的即时通讯;和执行与由所述即时通讯地址指定的远方端的即时消息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使移动终端的用户更容易地使用即时通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用于控制即时通讯关于即时通讯地址被自动地执行;和显示器,用于为用户显示菜单以根据对即时通讯地址或语音通信的请求选择即时消息通信或语音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计算机可读的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用于在移动终端中使用即时通讯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方法包括:选择即时通讯地址;执行与所述即时通讯地址一致的即时通讯;和执行与所述即时通讯地址指定的远方端的即时消息通信。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示例性即时消息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3是示出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即时消息通信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A到4C示出了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即时消息通信的过程。
图5是示出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即时消息通信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A到6C示出了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执行即时消息通信的过程。
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诸如详细结构和部件的在说明书中定义的内容被提供以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其仅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不用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以对这里所述的实施例作出多种修改和改变。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将已知的移动终端短信功能和即时通讯功能结合在一起,所述即时通讯功能此前的使用是复杂和耗时的。该示例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将移动终端中传统使用的语音通信和文本消息性能,与此前通常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中使用的即时消息功能结合在一起。
参照图1,所述即时消息系统包括:移动通信网络10,用于为移动终端200a和200b提供语音和数据通信环境;和IM(即时消息)服务器20,用于在移动终端200a和200b之间传送即时消息。所述IM服务器20与移动通信网络10合作为用户提供一种利用即时通讯的即时消息通信环境。所述移动通信网络10通过包括CDMA-2000、1x EV-DO、WIBRO、HSDPA等的多种通信协议为用户提供移动通信环境。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移动通信网络10为移动终端提供语音和即时消息通信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6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