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基板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145903.4 | 申请日: | 2006-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7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权在昶;李先容;李世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金国;祁建国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液晶显示器 薄膜晶体管 | ||
本申请要求2006年6月30日在韩国提交的专利申请No.2006-0060448的 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这里结合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的薄膜晶体管(TFT)基板。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使用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器件, 如电视、计算机监视器和笔记本电脑等。对于显示器件,通常使用阴极射线管 (CRT),然而其在制造过程中在轻、薄、短和小方面受到了限制。
因此,作为CRT的替代品,正在使用平板显示器(FED),如LCD、等 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在这些器件中,通 常使用LCD,其具有可实现高分辨率且可以以较小或较大尺寸制造的优点。
LCD是通过使用液晶分子的电光特性来显示图像的器件,其可以分为扭 曲向列(TN)模式LCD、垂直对准(VA)模式LCD和共平面开关(IPS)模 式LCD。各种模式的LCD都可通过根据施加的电压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来控 制光透射率而显示图像。
在各种模式的LCD中,IPS模式LCD由于能够实现宽视角并且在侧面具 有良好视角的优点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图1是显示依照现有技术的IPS模式LCD的平面图。
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IPS模式LCD 1包括栅线、数据线、单位像素(P) 和液晶层。
栅线和数据线彼此交叉设置。这里,栅线形成为沿x轴方向,数据线形成 为沿y轴方向。
由栅线和数据线的彼此交叉而限定多个子像素。
单位像素(P)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子像素(R、G和B),并且单 元像素(P)在栅线和数据线的两个方向上垂直和水平设置。
在单元像素的各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子像素(R、G和B)中,平行于 数据线形成像素电极50和公共电极60。这里,公共电极60与像素电极50一 起形成共平面电场(E)。
在分开一定间隙并彼此面对的滤色片基板20和TFT基板30之间形成有 液晶层。这里,滤色片基板20包括黑色矩阵和多个滤色片。
更详细地说,液晶层夹在滤色片基板20和TFT基板30之间,并且形成 在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子像素(R、G和B)上。液晶层的液晶分子10具有 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和折射率各向异性(Δn)。
在图1中,“C”表示确定液晶分子10初始排列的定向膜的摩擦轴。
在IPS模式LCD 1中,在像素电极50和公共电极60之间形成共平面电 场(E)之前,液晶分子10沿着LCD整个区域上的定向膜的摩擦轴(C)均 匀排列。
当在像素电极50和公共电极60之间形成共平面电场(E)时,液晶分子 10的光轴均匀旋转为平行于像素电极50和公共电极60之间的共平面电场 (E)。
因而,由于根据形成的共平面电场(E)均匀排列并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 (Δn)的液晶分子的特性,当以一定倾斜角度观看LCD 1时,根据视角的方 向会出现不希望的颜色。这将参照等式(1)进行详细描述;
[等式1]
T=T。×sin2(2x)×sin2(π×Δnd/λ)
其中“T”为光透射率,“T。”为相对于基准光的光透射率,Δn为折射率 各向异性;“d”为盒间隙,并且λ为入射光的波长。
依照等式1,当相位差Δnd变化时,获得最大光透射率(T)的入射光的波 长发生变化。因而,随着相位差Δnd的变化,LCD 1根据视角的方向会出现不 希望的颜色。
也就是说,液晶分子10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在观看液晶分子10的长轴 的方向(A)上和观看液晶分子的短轴的方向(B)上不同,从而获得最大光透 射率(T)的入射光的波长(λ)要发生变化,在该情形中,在LCD 1上出现对 应于入射光波长(λ)的颜色。
详细地说,因为折射率各向异性Δn在观看液晶分子10的长轴的方向(A) 上相对增加,所以入射光波长(λ)也相对变长,导致在LCD 1上表现出具有 相对长波长的微黄色。
同时,在观看液晶分子10的短轴的方向(B)上,折射率各向异性Δn相 对降低,从而到达最大光透射率(T)的入射光的波长(λ)也变短,导致在 LCD 1上表现出具有相对较短波长的微蓝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未经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5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呋咱甲氢龙精制工艺
- 下一篇: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