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低血脂与低密度胆固醇的薏仁油的浓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145846.X | 申请日: | 2006-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9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在;颜铭宏;黄乔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志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D9/05 | 分类号: | A23D9/05;A61K36/8994;A23L1/307;C11B1/10;A61P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瑾 |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血脂 密度 胆固醇 薏仁油 浓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低血脂与低密度胆固醇的薏仁油的浓缩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二氧化碳浓缩萃取薏仁油中有效成分的方法。薏仁种子或其麸皮经过压榨、溶剂萃取、蒸气萃取、过热水、或二氧化碳萃取可得的薏仁粗油,再经二氧化碳精馏以获得轻质成分的薏仁油脂,该轻质成分薏仁油脂具有可降低动物血中脂肪、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胆固醇,以及提高血中高密度胆固醇的功效。
背景技术
薏苡(adlay,job’s tears)属禾本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籽实体在传统医学中供作药用,而种仁也是人们常见的膳食品。根据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的系列研究显示,薏苡籽实对人体机能的改善具有多种效果,如抗氧化、抗致突变、防癌、辅助抑制肿瘤、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内分泌、调节肠道生理机能等,其中多种有效的机能性成份也已经被分离、纯化、鉴定了。薏苡籽实结构由外而内依序可区分成薏苡壳(35.8wt%)、种皮(6.8wt%)、麸皮(4.3wt%)、精白薏苡(53.1wt%)。去除种皮与壳的籽实体俗称红薏苡或糙薏苡,所剥下的壳与种皮虽然仍可作药使用,但一般经济价值偏低。除了药用与食用外,近年薏苡仁也被开发应用于化妆品上,其主要功能有促进头发新陈代谢、美白、美肌、以及去角质层等,主要的应用产品有洗发精、洁容霜、敷脸剂、扑粉等。研究显示薏苡籽实中各部份的甲醇萃出物的抗氧化性,由外而内依序递减,所以薏苡壳也具有开发成保健食品的价值。薏苡壳的主要成份为纤维(约60wt%),其次为无氮萃取物(约20wt%)与灰份(约10wt%),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最低(分别约8wt%与2wt%)。根据研究显示,薏苡壳的甲醇萃出物中所分离出来的主要成份为酚类化合物,已被鉴定出来并具机能性的化合物包括vanillin、p-hydroxybenzaldehyde、syringaldehyde、sinapaldehyde、conifery alcohol、ω-hydroxypropioguaiacone、trans-p-courmaric、syringic acid、ferulic acid、syringaresinol、dehydrodiconifery alcohol、tricin、naringenin等。该甲醇萃出物的萃出率约1.21%左右,若萃出物再经溶剂分配层析,可以细分成正己烷层(29.1%)、乙酸乙酯层(8.3%)、正丁醇层(35.3%)、水层(27.4%)。其中正丁醇层与所获得的萃出物具有最佳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其次为乙酸乙酯层、再其次为水层,正己烷层所获得的萃出物不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此一研究结果与薏苡仁的研究相似。
根据研究显示,薏苡仁的各种溶剂萃出物对脂质的过氧化抑制率分别为:正己烷萃出物30~50%;乙酸乙酯萃出物低于30%;甲醇萃出物50~65%。其中甲醇萃出物经正己烷洗涤后,其过氧化抑制率则进一步提高到67%,这显示醇类的萃出物再经过适当的精制除去油溶性物质可进一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因此薏苡壳的甲醇萃出物如果可以进一步移去不具抗氧化性的油溶性物质,则产品可以进一步浓缩,获得更具有抗氧化性的浓缩产品。虽然薏苡壳中油溶性物质不具有抗氧化性,但研究却发现薏苡壳的正己烷萃出物具有很强的抗致突变效果,值得另行开发成为有价值的商品。此外,薏苡仁油也已经证实对调节血脂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功效。此外,动物实验也证实薏苡仁油对腹水肿有抑制作用,而且可延长生命。
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处于临界温度以及临界压力以上时的状态。由于流体在临界点附近具有高压缩比以及其它诸多特性,因此超临界流体被认为是极具有开发潜力的萃取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志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乔志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58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