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电话漫游业务的实现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45569.2 | 申请日: | 200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3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龙显军;郭英;江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42 | 分类号: | H04M3/42;H04Q7/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镇江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电话 漫游 业务 实现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电话漫游业务的实现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员,手机的漫游费和通话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利用身边的固定电话(如宾馆的固定电话)拨打电话其资费也比较高,卡类电话费用较低,但不能漫游使用。怎样能利用固定电话接听不收费,又能节省话费,尤其是对于手机漫游用户,应该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目前,一些本地网已经进行了网络改造,电信运营商正从传统PSTN网络向下一代的软交换网络转型,汇接层基本上都采用软交换设备,AS上的业务如:一号通彩铃、宽乐通信等也在网上正常运行。软交换网络点击拨号的功能在宽乐通信业务中也有应用。利用身边接听电话不收费的终端,结合点击拨号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漫游通信能力和便宜的资费。
软交换网络既能运行普通拨号业务,又能运行点击拨号业务。点击拨号业务是由第三方建立另外两方之间的通话,可以实现连接任意两部固定电话、手机及其他具有通话能力的软硬终端之间的通话,通话费用将由建立连接的用户支付。这种通话的建立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事先定制通话时间。具有点击拨号能力的网络就是能够提供点击拨号业务的网络。图1是现有技术点击拨号的一个例子。用户点击拨号,即经用户计算机将帐户名、主叫终端号码、被叫终端号码提供给业务平台(104),业务平台耦合到计费平台(111),并通过包括软交换模块(101a、101b)的支持点击拨号能力的网络(101)(如软交换网络、IMS、因特网、智能网等等,虽然上面提到软交换网络能运行点击拨号,但点击拨号能力不限于软交换网络,只要支持点击拨号能力的网络就可以)和PSTN网络(110)耦合到终端(102a-d),此时业务平台向主叫终端(假设是固定电话102a)振铃,主叫摘机后,业务平台向被叫终端(假设是固定电话102d)振铃,被叫摘机,这样就在主被叫之间建立起了连接,主被叫可以通话。此时由于是业务平台将主被叫连接起来,主叫终端不用支付长途费用,节约了话费。
但如果用户手边恰好没有网络,就不能进行点击拨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用户手边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价格低廉的固定电话漫游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电话漫游业务的实现系统,其包括短信终端、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该系统还包括具有点击拨号功能的业务平台,业务平台经支持点击拨号能力的网络耦合到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响应于短信终端通过短信发送的帐户名、主叫终端号码、被叫用户号码,执行点击拨号功能,在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之间建立呼叫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定电话漫游业务的实现方法,包括:具有点击拨号功能的业务平台接收短信终端通过短信发送的帐户名、主叫终端号码、被叫用户号码;具有点击拨号功能的业务平台根据所述主叫终端号码、被叫用户号码,执行点击拨号功能,在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之间建立呼叫连接。
本发明的效果是:为经常需要出差的人员,利用支持点击拨号的网络下的点击拨号功能(此功能不一定是软交换网络的,可以是任何支持点击拨号能力的网络的:如软交换网络、IMS网络、Internet网络、智能网等等),通过发送短信触发点击拨号的一种实现方法,利用手机或小灵通等终端的短信发送能力,将用户帐号、主叫、被叫等信息通过短信发送到业务平台,然后剩下的业务平台所要执行的处理,就与点击拨号一样了。这样,本发明提供了对点击拨号的触发能力。利用软交换网络下业务平台的点击拨号功能,将短信内容中的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通过话路连接起来,提供主被叫的通话能力。而如图1所示,主叫终端往往是固定终端,资费比移动终端要便宜,另外,由于由业务平台在主被叫之间建立连接,主叫端无需付长途费用,只需付一定的运营管理费,降低了长话的资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点击拨号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3是图2中业务平台的模块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因为本发明是利用现有技术的点击拨号能力,因此与图1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55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