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144968.7 申请日: 2006-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1190265A 公开(公告)日: 2008-06-04
发明(设计)人: 王大增;张军兵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羚锐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6/708 分类号: A61K36/708;A61K9/20;A61P15/00;A61K35/1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29北京市朝阳***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子宫 内膜 异位症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中药制剂,特别是关于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又是难治之症。可以引起严重的痛经、盆腔痛、不孕和月经失调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6-8%。在无症状妇女中发病率为2-22%,在痛经妇女中,发病率为40-60%,在不孕症妇女中发病率为20-30%,在妇科经腹手术中约有10-25%的患者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使得其治疗方法虽然多,但是效果不十分理想。

子宫又名女子胞,最早记载见于《皇帝内经》。因功能不同于脏之藏而不泻,亦不同于腑的泻而不藏,而具有亦藏亦泻,定期藏泻的特点,故《素问·五脏别论》称其为奇恒之腑。

中医历代医籍中没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内异症属中医“痛经”、“症瘕”和“不孕”等范畴,病理本质为“血瘀”。《诸病源侯论》对“血瘕”有如下描述:“血瘕病,妇人月水新下,未满日数而中止,饮食过度,五谷气盛,溢入他脏;若大饥寒,汲汲不足,呼吸未调而自劳,血下未定,左右走肠胃之间,留结不去,内有寒热,与月水合会,为血瘕之聚。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横骨下有积气,牢如石,下腹里急苦痛,背旅疼,深达腰腹下栾,阴里若生风冷,子门擗,月水不时,乍来乍不来,此病令人无子。”此处描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妇人良方大全》中指出:“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生余血未尽,或风寒凝瘀久而不清,则为和聚症暇矣。”《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中指出:“瘀血留滞作症,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症矣”。此处描述与内异症的现代发病机理颇为相似。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国内外妇科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内异症的发病学说众多纷纭,但仍以内膜细胞随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随经血逆流入腹腔的内膜细胞,需经过黏附、侵袭、血管生成这“三部曲”才能最终发展形成内膜异位病灶,这一过程的完成是以不同在位内膜的不同生物学特性,甚至基因差异为基础的。但激素影响、局部环境的多种酶、与人体免疫相关的各种细胞因子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故目前也多侧重从免疫水平、血管生成以及基因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基础研究的进展将会推动临床治疗方法的进步,抗黏附、抗侵袭、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会逐步应用于临床,细胞因子调控、受体干预和基因治疗也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内异症的治疗多采用期待疗法,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期待疗法适用于症状较轻患者。手术疗法可采用传统术式及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分离粘连,恢复盆腔解剖结构,缓解症状。保守手术可保留及改善生育功能,但术后复发率高。根治手术适用于症状严重,药物及保守手术治疗无效,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对年轻女性不适合。药物治疗多采用“假绝经疗法”和“药物性卵巢切除术”,代表药物为丹那唑、孕三烯和亮丙瑞林等。但药物治疗的复发率高且不良反应多,临床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采用传统中医中药治疗内膜异位症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接受,许多医家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各医家大都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然而围绕本病的成因和病因病机,却有疏肝活血化瘀、清热活血化瘀、补肾活血化瘀、化瘀通腑法、温经活血化瘀等多种不同治法;此外,还提出辨证论治、外治法(灌肠法、穴位外敷法及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内外结合等多种方法和方案。体现化瘀通腑法的内异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西药丹那唑组比较临床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少,易于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尚属少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效果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含有下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制成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羚锐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未经北京羚锐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49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