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虫草灵芝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7751.3 | 申请日: | 2006-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原玉全;陈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每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074 | 分类号: | A61K36/074;A61K9/08;A61K9/10;A61P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富天民宏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寿椿 |
地址: | 518038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虫草 灵芝 口服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属于医用配制品领域,具体的讲,是属于来源于植物材料高级真菌的医用配制品,依据国际专利分类法,属于A61K35/84领域。
背景技术
虫草是传统名贵中药,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功能。现代研究表明虫草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抗肺瘤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可滋肺补肾、止血化痰、平喘、扩张气管、镇静、抗各类经菌,降血压改善心肌供血。测定结果显示,虫草中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虫草酸(D-甘露醇)、多种人体必须氨基酸,有益微量元素和微生素、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等多种营养物质和抗癌抗衰老的活性物质。国内已开发的多种制剂,在治疗心血管、肝脏、肾脏、呼吸系统、血液疾病及抗肿瘤治疗的辅助用药上都有良好的疗效。
灵芝有赤芝、紫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等品种,是双补气血、健脾益肺,益心安神的药食同源真菌,常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慢隆阻塞性肺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高脂蛋白血症,脂肪肝、白细胞减少症、免疫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病的治疗。其它食用蕈菌种类很多,我国可人工培植的有近百种,其美味、营养,也有不同药物价值。
虫草和灵芝是疗效确切的名贵中药材,但由于野生资源的枯竭,其价格昂贵,很难给大众使用,上世纪中后期,人工培植取得进展,但仍有较长的生产周期,成本也较高。
现有的虫草口服液,如中国专利03 1 23015.6公开了一种中药多菌种混合发酵口服液的配制及其生产工艺,它由多菌种混合发酵,因不同的菌种发酵培养液及培养条件有差异,因此实施困难。本发明是多个菌种,每一种单独在一个发酵罐中培养,营养液及生产工艺条件针对性强,易控制、效率高、质量好。各个菌种的培养周期不同,可统筹安排在同一时间成熟,以利适时按配方制成合格产品。
如中国专利93 1 04720.x公开了一种《虫草发酵菌丝口服液》,它是单一原料、缺少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本发明是多个菌种同时发酵的产品。又如中国专利99 1 21894.9《一种新的用于微生物液体培养的生物反应品》,它是一种新型低回流区的气式反应器。为了加强气流的扰动力,本发明采用上下均有进气管通过滤除油、除尘灭菌的压缩空气,以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个菌种同时发酵,功效与天然产品一样的廉价、大批量生产的虫草灵芝口服液。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采用生物工程多菌种同时发酵的方法,生产多种蕈菌复合的口服液,其配方如下:以下为重量百分比:
(A)虫草菌丝体 40~80%
(B)灵芝菌丝体 5~15%
(C)灰树花菌丝体 4~10%
(D)冬虫夏草提取浓缩液 2~5%
(E)中草药提取液 5~15%
(F)琼脂粉 0.02~0.12%
(G)PH:5.0
蜂蜜 3~5%
蛋白精 3~5%
纯化水 5~15%
另加:以下为体积百分比:
肉苁蓉 100~200g/升
淫羊藿 50~120g/升
玉竹片 50~120g/升
麦冬 50~120g/升
山茱萸 50~120g/升
本发明采用生物工程发酵制备的工艺如下:
天然菌株分离→天然菌株纯化→工程菌株筛选→工程菌株斜面培养→工程菌株液体培养→工程菌株二级液体培养→接种→一级培养→二级培养→放罐→调配→罐装→灭菌→半成品→包装→入库。这些都是通用方法。
首先采集野生虫草、灵芝及其它蕈菌,获得孢子粉,再进行培养、菌种分离、鉴定,将虫草、灵芝等菌种保存。使用时进行菌种活化,制成一级种子,再扩散制成二级种子,进入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5~25天完成发酵,生成菌丝。制成提取液后,将此菌丝按下述配方配合:进行灌装、消毒灭活、包装、即成制成品。
灌装在30ml/支磨砂玻璃瓶内,淡米黄色混悬液。
培养技术参数:罐压:0.05MPa,通氧:1∶0.8~1,温度:26±1℃
理化指标:
1、PH值4.2
2、总砷[mg/L]:<0.10(以AS计)
3、铜(Cu)[mg/L]:<1.0
4、铅(Pb)[mg/L]:<0.05
5、菌落总数[cfu/ml]: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每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每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7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MAC协议数据单元构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