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口服药物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137097.6 | 申请日: | 2006-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4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 发明(设计)人: | 谢继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继业 |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K9/20;A61P1/16;A61P31/20 |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刘继春 |
| 地址: | 7484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病毒性肝炎 口服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是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口服药物。
背景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组由嗜肝性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其传染性较强,传染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部分病人向肝硬化、癌变发展,对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从治疗效果上看,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至今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病因的认识不同,虽有脾虚、湿热、肝肾阴虚、瘀血、肝郁五大类的共识,但用药各有特点,各个时期没有严格的区分方法,从而没有形成共有的治疗方案。
发明人从多年对乙肝的治疗过程中,归结出对人体气血浅识,具体如下:
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主气主血,藏精藏神,各司其职,唯肝既疏于无形之气,又藏有形之血,故“肝者,贯阴阳,统气血……握升降之枢也。”“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谈医随笔》)”。肝体阴用阳,体阴为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用阳为肝气的疏泄条达、宣散之功能活动。肝气的疏泄功能并不局限于肝气机的自体调畅,还涉及到五脏六腑气机平顺、精神、活动、物质代谢、血液运行等一系列活动,故认为肝之疏泄寓有运化气血之能。
病毒性肝炎在中医经典中在“黄疸”、“痞满”、“胁痛”的范围。“溺黄赤安者黄疸”、“目黄者黄疸”《黄帝内经》,“溽暑湿相博、争上左之上、民黄瘅而为腑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而在《灵枢·经脉篇》中“脾所生病者……,溏瘕泄、水闭、黄疸。”“肾所生病……黄疸肠癖。”治之大法利尿为先。从这一观点看,病因为湿热相博所致。
中医虽然未能直观了解和认识乙肝的实质,但其传染性、嗜肝性及潜伏性与明代吴又可《瘟疫论》中所提出“杂气”相似。“……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知其气各异,故谓之杂气”,并且明确指出“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非关脏腑经络或为之征也。”“患有重”与“微疫似觉无有”。吴又可在论瘟疫时明确指出:“伏于募原”、“微疫似觉无有”、“内外相招”、“新感引动伏邪”而发病的理论。临床所见病毒性肝火从潜伏期,无症状携带到发病与祖国医学“杂气”的“伏邪”是相同的。故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为疫毒之所属。
“杂气”入侵,邪气内伏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的基础,是否发病,往往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若人体正气强胜,即是病毒侵入,则不易发病,甚至“伏于募原”之邪在正气捍卫之下,排出体外,有自愈者为例。正气强捍邪气不能扰乱肝脏正常生理功能,气血充盈,调气藏血处于动态平衡,不病或发病都呈现良好的转归。若正气不足,或有免疫缺陷,免疫缺陷先天或后天都可形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之枢紊乱,湿热浊邪内生,一旦病毒侵入,内外相召,则为发病的内在原因。因此可以看到正气的强弱是发病的先决条件之一,也与病毒量的多少相关。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不相染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中医学之正气与现代免疫学关系分析,认为肺脾肾三脏在免疫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功能的正常与否于肝对气血的调节有关,也就是说正气的强弱与气血的充盈、调畅有关。因此,肝对免疫的调节器节是通过枢调气血来实现的。阴阳和平,气机舒畅,气行血行。气血充盈,正气强健,乙肝病毒将至“……惟肝易动难静”。但无撼于内,当正气不足免疫调节功能下降,肝当先受,气机紊乱,气为血帅,而为气母,致血行不畅,肝失条达,气血之枢失衡等一系列病变出现,随乙肝病毒的复制和病性的连绵,牵引各脏腑机能的变化,给诊断与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的转归,与正气的强弱,即免疫调节功能正常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李筠主编)一书对此作为较为详尽的论述。中医之正气,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有共同调节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但中医之正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卫气、宗气、营气、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等,维持人体全身各器官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有名而无形,不象现代医学中βT等免疫细胞的存在,不能具体的体现在特定的某物质之上。而正气的调畅,是人体各脏腑及经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在这一调畅气机的配合中,肝的疏泄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发明人基于上述先辈前人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总结出以治病求本、扶正祛邪为原则的治疗方案,采用调畅气机,疏肝养血,血脉充盈的有效手段,探索出扶正疗法的合理组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口服药物,其对乙肝患者的大小三阳转阴率高,无反弹,无毒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继业,未经谢继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70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