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35527.0 | 申请日: | 200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5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黎育腾;杨政霖;曲昌盛;陈秀香;伍清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具有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技术,尤指一种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改进,新一代数字产品不仅可整体来自资讯、消费及通讯三大领域的技术,更同时具备多媒体效能的特性。而在此特性中,影像处理技术也随着各种零部件技术的成熟及日益增加的应用面,逐渐成为受消费者注目的发展领域。在影像应用需求大幅提高的推波助澜下,各种整体显示功能的数字产品也越来越多,相对使得显示器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当中最受瞩目的,即属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由于LCD本身并非自发光的平面显示器,因此必须借助一关键零部件来提供背光源,即背光模块(Back Light Unit)。目前的背光模块中,主要的关键零部件包括光源(例如灯管、LED)、导光板(Lightguide)、扩散板(Diffusion sheet)、反射片(Reflector sheet)、以及增光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或偏极转换片(DBEF)等光学膜片。前述背光模块的结构当中,尤其以导光板是影响中、小尺寸背光模块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般而言,背光模块可分为前光式(Front light)与背光式(Backlight)两种,背光式中例如有发光源为摆在侧边的侧光式(Edgelighting)背光模块。侧光式背光模块一般常用于18英寸以下中、小尺寸的背光模块,拥有轻量、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的特色,目前也有大尺寸背光模块采用侧光式结构,而LCD配合LED背光做时序扫描则为近年来解决液晶显示器残影(Image persistence)现象、以及提高光使用率与显示色域(Color gamut)的其中一种方式。相关的专利技术例如有美国专利第4,043,636号、美国专利第5,396,350号、美国专利第6,679,613号、美国专利第6,671,013号、美国专利第6,700,634号、美国专利第6,867,828号、美国专利第6,979,112号、美国专利第6,971,782号、美国专利第6,981,792号、美国专利第6,981,791号、美国专利第6,991,358号、以及美国专利第6,883,934号等。
以使用微反射结构的导光板及背光模块而言,美国专利第4,043,636号揭露一种表面具锥型结构的导光板,以扩大发光范围。美国专利第5,396,350号揭露一种表面具有倒锥型结构的导光板,各该倒锥型结构是作为微棱镜,且每一倒锥型结构是对应于微透镜。美国专利第6,679,613号是于扩散板下方设置遮光板(Light-shieldingsheet),以通过该遮光板将光线入射至该扩散板。美国专利第6,671,013号是于导光板背面设置呈三维(3-dimensional)立体结构的多微反射结构,各该微反射结构分别具有四个倾斜面,其中两个倾斜面是用于导引入射光线,另外两个倾斜面则可分别反射来自该两个倾斜面的光线,以发散前述光线。美国专利第6,700,634号是于导光板正面设置斜面型结构,以扩大发光范围。美国专利第6,867,828号于导光板背面设置斜面型结构,以令光线经多次反射与折射之后入射至导光板内部。美国专利第6,979,112号于导光板表面设置多阵列微透镜结构。美国专利第6,971,782号于导光板表面设置多凹面结构,且该凹面结构内的倾斜角度是限制于正18度至负18度的范围中。美国专利第6,981,792号是于导光板的发光面设置光线方向调整片(Light directivity adjusting sheet),且该光线方向调整片表面设有金字塔型结构,各该金字塔型结构的尖端部份较佳是相距约50至80μm。美国专利第6,981,791号是于导光板表面设置锯齿状结构,并于该导光板两侧分别设置反射偏光板(Reflection polarizing pla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55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分离结构烧结矿混合料仓
- 下一篇:基于串行同源机制的故障通告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