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专用肥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135103.4 申请日: 2006-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1209935A 公开(公告)日: 2008-07-02
发明(设计)人: 宇万太;马强;张璐;周桦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5G1/00 分类号: C05G1/00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许宗富;周秀梅
地址: 110016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玉米 专用肥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玉米施肥,具体的说是一种玉米专用肥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为下辽河平原乃至东北平原农业主栽作物,生育期中所需要的N素主要依靠施肥和土壤矿化,根据边秀芝(2006,14(5):134-137)等人的调查,玉米产量与化肥的关系总趋势是,玉米的需肥总量随着产量提高而增加。但是,每形成100千克籽粒产量的需肥量,却随着产量提高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优良品种的更换和栽培技术逐步科学合理。其他因素,如密度过高,肥料过多,容易造成植株倒伏或空秆率增加,产量降低,大大提高了每100千克籽粒产量的N、P、K需要量(肖伟,2006,34(16):4058-4059)。

玉米对P、K肥反应也极为敏感,施P、K之后会显著地提高其产量与品质,目前,下辽河平原农田土壤钾处于临界水平,有的表现出了缺钾,有的尚未表现出来,但缺钾已经成为现实,当N、P供应得到满足之后,K素便成为制约其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另外,目前农业生产上使用的追肥体系,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影响生态系统总体效益的发挥。以上这些结论已被长期定位试验结果和玉米生产实践以及其它的相关试验所证实(黄绍敏,2006,14(3):116-119)。

均衡施肥是玉米施肥的主要特点,任何一种肥料的缺失,都会影响最终产量,而下辽河平原目前土壤肥力现状是“缺氮平磷不富钾”。因此,即要考虑氮素的供给,又要保持磷、钾的平衡。根据长期定位试验结果,在连年单独地施用足够P的情况下,其产量也只有NPK处理的40%,当PK同时施用时,产量虽有所提高,亦仅达到NPK处理的67%。

通过田间试验和生产实践调查结果表明,玉米分次施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少能够作到多次施肥,因为下辽河平原是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很高,过量的劳力投入势必会影响种地的经济效益,本发明肥料就是针对目前的情况,根据肥料进入土壤之后的生化反应,适应玉米需肥规律的一种专用肥料。众所周知,尿素进入土壤之后,首先在尿酶的作用下水解转变成铵态氮,然后发生硝化作用生成硝态氮,为了使肥料更长时间对作物产生作用,需要减缓上述两个过程,即加入尿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这样,肥料的供肥过程就会被延长,作物后期不会脱肥。

如前所述,下辽河平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农业发达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依靠化肥,很少施用农家肥,这样,就导致一些重要的微量元素由于缺少归还机制而产生耗竭。另外,由于磷、锌存在拮抗作用,农业生产中必须对磷、锌养分平衡给予足够的关注。比如,目前下辽河平原玉米生产过程中,很多地块缺锌,而锌是玉米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锌会导致玉米白苗,生殖生长受挫,植株矮小,秃尖缺粒,严重影响产量。

当今作物栽培之施肥体系,已从以往之单一元素施用的非协调性盲目施肥、经验施肥的落后状态,发展为重视NPK科学配比、微量元素复合、养分释放的可控结构的科学施肥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目前的情况,根据肥料进入土壤之后的生化反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玉米需肥规律的玉米专用肥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专用肥,以氮、磷、钾有效含量计,肥料重量组成为,N∶P∶K∶Zn=1∶0.25~0.35∶0.37~0.47∶0.08~0.1;氢琨和双氰胺为N肥用量的2.0~3.0%。

所述N∶P2O5∶K2O∶Zn=1∶0.7∶0.4∶0.08;N选用的肥料为尿素或硫铵,P2O5选用的肥料为二铵或过石,K2O选用的肥料为硫酸钾或氯化钾,Zn为硫酸锌;其可施用在下辽河平原土壤上的玉米田中,在春天播种时做基肥一次施入,单位面积用量N:120-180kg hm-2,P2O5:89.25-120.75kg hm-2,K2O:51-69kg hm-2,Zn为10.2-13.8kg hm-2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肥料可改变辽河平原传统的玉米施肥不均衡的现状,增加K肥的投入,既可以提高产量,也可以提高品质,同时还可以提高玉米的抗逆行,防止倒伏和低温冷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5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