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热驱动微执行器及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4636.0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荣;陈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1B3/00 | 分类号: | B81B3/00;B81C1/00;B25J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致热 驱动 执行 制备 工艺 | ||
1.一种电致热驱动微执行器,其特征在于:为固定在硅基底上的多个悬臂梁结构,每个悬臂梁为paryleneC夹持电致热材料的三层结构;所述两层paryleneC沉淀厚度不同,一层为0.35μm±0.01μm,另一层为paryleneC0.25μm±0.01μ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电致热驱动微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热材料采用金属铂和/或钛;沉淀厚度为0.2μm±0.005μ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电致热驱动微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梁个数为至少2个。
4.一种电致热驱动微执行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MEMS平面印刷技术,具体加工工艺如下:
1)首先在硅芯片上使用6000±100光照条件生长氧化硅层作为基底;
2)涂光致抗蚀剂于硅基底所需部位上,这一层作为执行器的牺牲层;
3)第一层paryleneC沉淀在光致抗蚀剂制成的牺牲层上方,沉淀厚度为0.35μm±0.01μm,并用影印石版术定型,用氧化等离子体刻蚀;
4)将金属铂和钛喷溅到第一层ParyleneC上方,作为夹持器的第二层,即电致热层;
5)再将作为第三层的paryleneC以步骤3所述方式定型于第二层的上方,沉淀厚度为0.25μm±0.01μm;
6)最后释放刻蚀光致抗蚀剂即可。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电致热驱动微执行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光致抗蚀剂涂敷厚度可以为1μm~1.8μm。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电致热驱动微执行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paryleneC沉淀厚度为0.35μm±0.01μm,第二层paryleneC0.25μm±0.01μm。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电致热驱动微执行器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和/或铂沉淀厚度为0.2μm±0.00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46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记录方法
- 下一篇:电连接器的连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