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剂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34157.9 | 申请日: | 200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贾立明;刘全杰;徐会青;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35 | 分类号: | B01J23/835;B01J37/02;C10G45/06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微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油 加氢精制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溶剂油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石油烃类溶剂油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加。无论在工业上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石油烃类溶剂油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食用油、印刷油墨、皮革、农药、杀虫剂、橡胶、化妆品、香料、化工聚合、医药以及在IC电子部件的清洗等诸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石油烃类溶剂油的产品规格各有不同,对能够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硫化物和芳烃的含量都有一定的限制。
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环保法规日益苛刻。国外溶剂油的生产已向系列化、低硫、低芳烃含量方向发展,其中EXXON公司的D系列溶剂油要求芳烃质量分数不高于1.0%,SHELL公司的SS系列溶剂油要求芳烃质量分数小于0.1%。国内由于生产工艺的制约,主要生产中、低档产品,大部分高档产品都要从国外进口。发展更低芳烃及硫含量的环境友好的石油烃类溶剂油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
国内现有的溶剂油生产工艺主要有:碱白土精制法、吸附或固体溶剂萃取法、磺化法和加氢法。加氢法由于产品质量好、收率高,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芳烃加氢催化剂主要是以第VIII族金属Pd、Pt、Ni为催化剂的加氢活性组分,金属活性Pt最大,Ni次之,Pd较小。单位表面金属加氢活性比k(Pt)∶k(Ni)∶k(Pd)=18∶7∶1,式中k为化学反应速度常数,Pt的活性不过是Ni的2.6倍,如果不仅考虑催化加氢活性而且考虑经济效益,选择比Pt廉价的Ni更为经济。因此,人们对含镍溶剂油加氢催化剂进行了广泛研究。
CN89106476中介绍了一种镍/氧化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多次浸渍和多次焙烧,因而使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
CN2005 10116614.7公开了一种生产工业级白油的方法,其加氢精制催化剂为还原态的镍金属催化剂。其制备过程中分别进行了两次、三次、四次浸渍,制备了系列催化剂,同时进行了多次的干燥和焙烧操作,同样使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
CN200310106563.0公开了一种苯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一种氧化镍与氧化稀土的混合物或一种氧化镍与氧化稀土及氧化铝的混合物,采用压片成型制得直径为4mm、高度为4mm的圆柱体催化剂,由于其颗粒尺寸较大,在催化剂预还原过程中活性金属还原不彻底,同时大颗粒催化剂使接近中心位置的反应物或产物的扩散阻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催化剂性能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其生产工序复杂,生产过程中原料损失较高,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活性的溶剂油加氢精制催化剂,该催化剂特别适用于溶剂油的加氢脱芳烃过程。
本发明提供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如下特征:
(1)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含氧化镍30w%~45w%,氧化铝余量。
(2)性质:孔容0.20ml/g~0.50ml/g,比表面积100m2/g~210m2/g。
本发明的加氢精制催化剂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的:首先将氧化镍和氧化铝(或其前身物)混捏,然后挤条成型,经干燥、焙烧制得载体,再浸渍含镍的金属溶液,再经干燥和焙烧后即得到本发明催化剂。
本发明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的氧化镍与氧化铝混捏、挤条、干燥和焙烧制成载体。其中混捏加入的氧化镍量占催化剂中总氧化镍含量的50wt%~70wt%。
(2)配制含镍浸渍溶液。
(3)量取一定量步骤(2)中的浸渍液,将一定量步骤(1)中的载体浸入浸渍液中一段时间,干燥、焙烧后制得本发明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41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