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亚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与中温污水处理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30445.7 | 申请日: | 2006-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5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生;梁宝臣;崔连成;宋忠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12N11/08 |
| 代理公司: | 国嘉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美岭 |
| 地址: | 300191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硝化 厌氧氨 氧化 固定 污水处理 工艺 | ||
1.一种亚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与中温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由亚硝化菌固定化工艺和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工艺组成并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在20~25℃情况下,实现上述两个工艺的联合,进口污水含氮浓度在100mg·L-1以下,中间部分经过亚硝化反应生成亚硝酸盐,其余的氨再与亚硝酸盐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生成氮气逸出系统,使污水中的氮在中温的条件下高效脱除;所述亚硝化菌固定化工艺是指优化适合亚硝酸盐累积的条件,在配制的培养液中富集培养亚硝化菌群,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填料实现生物膜固定亚硝化菌并得到亚硝酸盐的累积;所述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工艺是指通过生物菌群混培法培养和驯化厌氧氨氧化菌群,采用高分子材料或无机材料来固定厌氧氨氧化菌形成球状颗粒,实现氨和亚硝酸盐的同步脱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与中温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亚硝化菌增殖培养工艺包括加抑制剂和不加抑制剂两种;温度为20℃~25℃时,须添加抑制剂次氯酸盐,其浓度为有效氯含量3~5mg·L-1;同时控制溶解氧(DO)浓度为0.5mg·L-1;温度为25℃以上时,不添加抑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与中温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厌氧氨氧化菌群是通过生物菌群混培法,经过60天的驯化培养获得;培养过程中以铵盐与亚硝酸盐做为生长基质,每20天离心分离菌种更换培养基,并采取避光、除氧、隔氧措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与中温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亚硝化菌固定化工艺中,作为固定化载体的高分子填料为全塑性夹片维纶醛化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与中温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工艺中选择的作为载体的高分子材料或无机盐为海藻酸钠、聚乙烯醇(PVA)、硅藻土、明胶、琼脂、活性炭和炉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与中温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工艺中,固定化方式采用包埋法;包埋法固定化中所用交联剂为除镁盐外的二价水溶性金属盐类、硼化物及其混合物;其重量百分比为:载体42.3~47.2%、离心分离后的菌体3.0~16.2%、交联剂0.45~0.9%、其余为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与中温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结构特征为组合单元式,可根据污水处理工艺需要调整组合单元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04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