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醛气体吸收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30135.5 | 申请日: | 2006-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9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吉田;郝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中宝制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86;B01D53/82;B01D53/72;F24F3/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光仁 |
| 地址: | 300300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甲醛 气体 吸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挥发性气体的吸收装置,具体是一种甲醛污染气体进行主动吸附的甲醛气体吸收器。
背景技术
甲醛是一种挥发性很强的有机化合物,污染程度较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都可能接触甲醛。甲醛污染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常见的甲醛污染,如生产或使用甲醛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光化学烟雾;建筑材料、室内装修材料、家具及吸烟、烹调油烟、燃料燃烧等室内甲醛污染;医院病房、仪器设备的消毒,解剖、病理实验室用于尸体、组织标本的固定和保存,口腔科材料如用于根管治疗的多聚甲醛失活剂等;服装面料防皱、防缩、阻燃,印花、染色的助剂中添加甲醛;食品加工,如甲醛浸泡水产品等。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中明确规定室内甲醛最高容许浓度0.10mg/m3。但是,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室内甲醛的含量都超过了这个标准,尤其一些刚装修过的房间内甲醛的浓度,甚至可以高出标准数十倍。
甲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其对人体黏膜和皮肤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时会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造成眼刺激、头痛.低浓度吸入可导致持续头疼、无力、失眠等.长期暴露会导致皮炎、肺、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还可损伤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可疑致癌物。
目前,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已规定甲醛是必测项目之一。
对甲醛污染的治理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反应法、生化分解法和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具有脱除效率高、富集功能强、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近来治理甲醛的主要方法。
活性炭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炭化、活化而制得的新型炭材料。由于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更发达,微孔直径小且丰富,同时微孔直接开口于纤维表面,因而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效率高、吸附、脱附速度快等优点。
膨胀石墨具有高孔隙率,大表面积等特点,膨胀石墨对甲醛的吸附,最佳的吸附时间为1h,气体最佳流速为500mL/min。膨胀石墨与活性炭、木炭等吸附剂相比,其对甲醛的吸附效果是最好的。
竹材具有特殊的微孔结构,经热解炭化成竹炭,多孔性的竹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可用净化气体等。研究表明,250目竹炭粉对甲醛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55℃,时间3h。此条件下竹炭对甲醛的吸附量最大,达68.5mg/g。竹炭对甲醛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因此较容易脱附,由于竹炭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作为新的环保吸附功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前景。
吸附材料丝光沸石负载光催化材料TiO2可降解空气中微量甲醛,以透明粗孔硅胶作为光催化剂TiO2的载体,27h内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去除率为84.12%。
纳米级TiO2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溶、对人体无害等特点,而且复合纳米TiO2/ZrO2还可以重复使用,是一种吸附甲醛的有效环保材料。当甲醛浓度超过0.08mg/m3时,纳米复合材料对甲醛的有效吸附率将大于95%以上。
目前,市场销售的甲醛吸附产品主要是“被动吸附型”。被动吸附型产品,放置在房间某一处,只对周围很小范围的有害气体有吸附作用,而对弥漫在房间各个空间的甲醛,则无能为力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甲醛污染问题,而提供一种“主动吸附型”甲醛气体吸收器。
本发明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甲醛气体吸收器,其围壁前面、后面分设进气隔栅、排气隔栅的容器内,在进气隔栅后设有电机驱动的排风扇,并由前向后依次设有由活性炭和光催化材料组成的物理吸附层,由聚丙烯酸钠为吸附剂载体,加入交联剂以及甲醛吸附剂形成的甲醛吸附反应层。
这样设计的本发明,采用前面的排气扇主动吸入环境中的甲醛及有害气体,依次经过物理吸附层和吸附反应层,对甲醛及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反应,并将除害后的气体排出,因此,成为“主动吸附型”产品。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壁 2.进气隔栅
3.排气隔栅 4.电机
5.排风扇 6.金属网
7.滤菌板 8.物理吸附层
9.吸附反应层
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中宝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中宝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01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