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除水源超标氟含量的成套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0092.0 | 申请日: | 200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0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安得(天津)建筑环保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2F9/02 |
代理公司: | 国嘉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里歌 |
地址: | 300457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除 水源 超标 含量 成套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除水中超标氟含量的装置及其方法。
(二)技术背景
众所皆知水是生命之源,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80%的疾病和1/3以上的死亡直接来源于不清洁的饮用水,水中的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饮用水氟含量不得大于1.0mg/L,根据国内外有关调查报告报道:如摄入过量,氟在人体内积蓄,便会引起氟中毒。慢性氟中毒的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患氟斑牙者,牙齿表面失去光泽、粗糙,有的出现黄色、褐色、黑色色素沉着,重者氟骨症患者早期出现四肢、脊柱骨骼和全身各关节疼痛、全身乏力,严重的可造成肢体功能发生障碍,全身骨骼和关节变形,影响人体的造血机能,存在致癌的隐患。摄入量达10mg/kg(体量)左右,可发生急性中毒,每日摄入15mg~20mg,持续10年后,可出现氟骨症;每日摄入总量为20mg,持续20年以上,可导致人残废,甚至可能造成人体内胎儿的畸形。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种病症不能根治。目前国内工农业生产中,尤其是采矿和冶炼行业由于缺少必要的消污措施,致使氟大量扩散到地质表面,对低下水造成严重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广泛分布,在26个省市、自治区的574个县中,大约涉及47000个村庄,受影响的人群大约4500万人群。在当前水源缺乏的情况下,开采地下水是补充水源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含氟量超标,要为人们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清除水中的超标含氟量的设备自然就引起业界的关注。传统的除氟装置是采用硫酸或石灰混合沉淀装置,但该装置效率较差;通常采用的是除氟剂吸附除氟装置,但此种方法成本高,手续繁杂,居民不易使用;电渗析、反渗透以及离子交换法也可用于水的除氟,但其工艺复杂,操作者需经过一定的培训,设备投资也较高。所有上述方法中,其沉淀物或生产后的废水又成为新的污染源,都存在二次污染问题。所以这种惠及民众生命之事自然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所以清除饮用水中超标的氟含量相关技术研究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装置是:由粗级过滤池,细致过滤池,带有除氟填料口的蓄水池等组成。粗级过滤池带有进水口,带有除氟填料口的蓄水池带有排污口和排水装置。该装置加除氟填料后,不仅化合反应速率快,而且该填料与氟反应的混合物排除地面后,不再随着雨水泄露造成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工作方法是:外界水源经进水口进入粗级过滤池滤掉悬浮物和粗颗粒杂质后,进入细致过滤池滤掉细颗粒杂质,经过细滤的水再进入带有除氟填料口的蓄水池,经过细滤的水再进入带有除氟填料的蓄水池,除氟填料与水中的氟快速反应后,将其化合物排到指定地面,而经除氟的蓄水池的净水则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时输送给用户。
本装置对含氟地下水的除氟能力可达到99%以上,且运行安全、除氟方法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经该处理后的水可达到饮用水标准。使用后的除氟材料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该专利及其方法广泛适于制造新型高效的家庭除氟器或集中供水的除氟设备
(四)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成套装置图
图2是本发明的除氟方法流程图
(五)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装置由粗级过滤池,细致过滤池和带有除氟填料口的蓄水池等组成,三种池依次排列,粗级过滤池带有进水口,带有除氟填料口的蓄水池带有排污口和排净水装置。
如图2所示:外界水源通过进水口进入带有滤料的粗级过滤池,滤掉悬浮物和粗颗粒杂质后,进入细致过滤池滤掉细颗粒杂质,经过细滤的水再进入带有除氟填料的蓄水池,除氟填料与水中的氟快速反应后,将其化合物通过排污口排到指定地面,而经除氟的蓄水池则根据用户的需要通过净水排水装置及时输送给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安得(天津)建筑环保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美安得(天津)建筑环保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0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