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纤维增强改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128243.9 | 申请日: | 2006-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1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设;乔冬平;史俊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J5/04;C08G18/48;B29C70/30;B29C70/34;B29C70/52;C08L83/04;C08G101/00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君 |
| 地址: | 47103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泡沫塑料 纤维 增强 改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纤维增强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程材料,具有相对密度低,比模量、比强度高,以及较好的绝热、隔音、耐化学腐蚀性能,受到工程界的普遍重视。作为一种理想的轻质结构材料,它广泛用于航空结构件、航海结构件及体育运动器材等方面;作为一种很好的能量吸收材料,它经常用作各种防撞缓冲包装或衬垫材料等,但由于聚氨酯泡沫塑料强度较低,在许多特殊的工作条件下达不到使用要求,所以很多研究工作者都开展了对聚氨酯泡沫塑料增强改性的研究,从增强填料发展历史来看,玻璃纤维一直是增强聚氨酯体系的主要研究对象,且通常是采用短切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如《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第17卷第3期中,王建华等用不同长度:包括3mm、6mm、9mm、12mm的短切玻璃纤维来增强聚氨酯泡沫,发现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泡沫的压缩模量和压缩强度呈递增趋势;《化工生产与技术》2002年第9卷第1期中,王伟力分别用5%、10%、15%的3mm长玻璃纤维增强密度为195kg/m3聚氨酯泡沫,得到的泡沫材料的压缩模量由纯泡沫的44.8MPa依次增加到55.2MPa、59.9MPa、69.3MPa;《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第22卷第5期中,卢子兴等人通过静态、动态压缩实验得到了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发现玻璃纤维不仅提高了增强泡沫塑料的弹性模量,也提高了材料的强度。由此可见,短切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效果明显,但利用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塑料,国内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增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强度,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纤维增强改性方法,利用连续纤维的制备,以增强聚氨酯泡沫塑料综合性能,使其可以替代木材,所获得的材料广泛用于舰船舱室门、隔板、铁路枕木、卡车车厢及土木建筑材料等技术领域,所得制品质量轻,性能稳定,界面均匀,力学性能优良,耐腐蚀性良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纤维增强改性方法,其原材料配方:以质量份数%:
聚醚多元醇1 80~90
聚醚多元醇2 10~20
催化剂 0.01~0.03
硬泡硅油 0.5~2
发泡剂 0.2~0.5
阻燃剂 5~20
防老剂 0.1~0.2
异氰酸酯 115~150
增强材料 230~300
所述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纤维增强改性的制作成型工艺,采用模压成型或拉挤成型的工艺方法:
1、模压成型是将配方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后,以较快的速度喷涂在增强纤维表面,浸渍均匀,放入模具中室温固化成型;
2、拉挤成型是利用拉挤设备进行,将配方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后,以较快的速度喷涂在以一定速度运行的增强纤维表面,浸渍均匀后进入模腔发泡、固化、成型。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依据于如下的配比原理,产生如下的积极效果:
配方中所用的聚醚多元醇是制备聚氨酯泡沫的主反应原料,聚醚多元醇应满足羟值400~700mgKOH/g,官能团在4~8之间,但由于官能度高的聚醚多元醇,粘度较大,与其它物料的互溶性较差,并且制得的泡沫体脆性大,因此需采用混合聚醚。本发明选用高官能度和低官能度聚醚多元醇的系列产品,如4110系列、3031系列作为试验原料,二者的比例保持在80~90∶20~10之间。
异氰酸酯是制备聚氨酯泡沫的另一种主反应原料,常用的有多苯基多次甲基多异氰酸酯、粗制甲苯二异氰酸酯和精制甲苯二异氰酸酯,可选用5005、M-200、PM-200进行试验,TDI指数控制在110~130之间。
聚氨酯泡沫在成型过程中,催化剂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合理选择催化剂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常用的催化剂有两类,即叔胺类和有机锡类,其中有机锡类化合物在催化NCO-OH之间的反应比催化NCO-H2O之间的反应要强得多,凝胶时间短,而叔胺类正好相反,为了增长树脂的起发时间,选择叔胺类化合物比较合适,试验中选用三乙胺、三乙醇胺、三乙烯二胺等胺类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催化剂的量为聚醚多元醇总量的0.01~0.0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8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电源的待机省电装置及其省电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现浇砼空心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