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拆装式自行车连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27964.8 | 申请日: | 200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9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云 |
主分类号: | B62L3/00 | 分类号: | B62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8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拆装 自行车 连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拆装式自行车连线器,自行车拆分后所占体积小,便于携带,装配容易,特别是所用车闸连接器使用简便、可靠、适用。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颇受欢迎的交通工具,因在人多、车多空间狭窄情况下不易携带和保存而受到广泛关注,所以有许多拆装、折叠或结构改进的技术方案问世,中国专利CN 2344268“便携式可拆装型自行车”、CN 2455598“自行车立管快拆装置”、CN 2701735“一种便携式可拆装折叠自行车”即为其例,上述所提供方案虽然实用但大都因连接复杂、设计欠妥,无闸线拆装技术方案等多种原因而需改进。中国专利CN 2785952公开了“一种插接分离式自行车”克服了上述一些缺欠,提供了自行车车闸的方便,可靠的拆装方式,以配合自行车的拆装,将自行车拆分为竖叉管、前叉、主梁和车梁架4部分,采用插接方式可拆装成自行车体,插接方便,携带、搬运、保存容易,维修简单。但由于车闸的插接方案闸芯线固定在滑块的方式不利于制造和维修;且各插接部件受力情况有差异,其插接结构和拆分还可采用更方便、可靠的其他改进方案。
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拆装方便、可靠,维修简单的拆装式自行车连线器。
本发明提出的拆装式自行车连线器,包括竖叉管、前叉、主梁、横梁、车座、前后车轮。竖叉管上装有车把、车闸,前叉上安装前车轮,横梁前部安装有带脚蹬的中轴,后部安装后车轮,车座装置在与横梁固定的车座梁上部。可拆装自行车的车把上装配有线型前后车闸,车闸通过2个相同的连线器连于前后车轮闸体上,每个连线器由连线座和滑块组成,连线座为外开口盒状,连线座上侧面中心设有插孔,连线座内设有滑槽,连线器下部设一窄槽;滑块被限在滑槽内,滑块上部设一闸芯线固定螺栓,滑块中部设有容置另一段闸芯线的直角梯形槽,滑块下部侧面开一与窄槽相通的线槽。车把上的闸芯线套管口挡在连线座上侧面外,闸芯线穿过插座上侧面的插孔固定在螺栓上,连接前后车轮闸体的另一段闸芯线其闸芯线套管口挡在连线座下侧面外,闸芯线端子固定一止动头,止动头与直角梯形槽相配合,且闸芯线可穿过所述线槽和窄槽。
本发明还可以具有下列附属技术特征,所述车闸连线器、连线座及滑块为圆形或方形。
自行车可拆分为竖叉管、前叉、主梁、横梁和车座及连同它们附属部件的5部分,并能将5部分装配成车体。5部分中包括竖叉管下部与前叉上部相互插接,车座下部与车座梁相互插接。
立套管与主梁以及主梁与横梁相互插接的插接结构由插头和插座构成,插座的插接侧由2个对称弯臂构成一钳口,其中1个活动弯臂可绕插座上的轴转动,并由插座上所设棘突结构中的棘爪控制开合。插头插接侧设有与闭合钳口相配合的2个侧弯的外突,所述插座钳口间设有凸柱,与其相配合的插头端部设一凹槽。
插头设在主梁的两端,插座设在立套管侧和横梁前端部。
棘突结构为一绕插座上的棘爪轴转动的棘爪,棘爪上部设有手柄,棘爪下部为一平面,与插座上一相应的平台相配合,棘爪轴上套装弹簧,活动弯臂外侧设有多个外侧齿,相互配合时弹簧可促使棘爪啮合在活动弯臂的外侧齿齿间。
插座与插头对接面为一矩形,凸柱为板状。
本发明相比已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所述车闸连接件只需将止动头及其连线拉出或推进即可实现拆装,连接车闸线或维修时使用螺栓,制造和使用非常简便。本发明提供的插接件只需将插头和插座扣合即可装配,搬动手柄即可实现插头与插座的拆分,且插接结构牢靠,制造和维修容易。所设计的自行车至少拆装成3部分,使自行车的携带和保管方便,适用于上下班、旅游、居家安放。利于生产厂家的成品包装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行车拆装5部分示意图;
图2本发明圆形连线器图示;
图3为图2中连线座图示;
图4为图2中滑块图示;
图5为本发明插接结构插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插接结构插头示意图;
图7为插接结构中的插座、插头连接立体图示;
图8为棘爪和活动弯臂啮合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云,未经麦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7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