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27011.1 | 申请日: | 200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9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易座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5/0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金国;梁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幕被广泛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桌上型计算机屏幕、电视等产品上。传统液晶屏幕系使用冷阴极管做为光源,近年来使用发光二极管则是另一种背光源的选择。
现有技术中使用发光二极管做为背光源有几种不同设计,其中一种为使用以蓝光芯片所发出的蓝光来激发荧光粉产生黄光而构成白光,此一方式的主要缺点为色域的涵盖度不够广,因而造成色彩饱和度不够。为了使液晶显示屏幕呈现更高的色彩饱和度,一种高色彩饱和度或全彩的背光源是各种高质量电子商品屏幕的需求。
除了高色彩饱和度外,背光源亮度的均匀性也是很重要的特性。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指向性发光的特性,因此在构成整个背光模块时容易有亮度周期性不均匀的问题。所以,光强度分布均匀是另一个可以改善的地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用以呈现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及更均匀的光强度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具有一模块底座。多个红光、蓝光及绿光二极管封装体组成的二极管阵列固定于模块底座上。一混光腔体罩于模块底座上,将二极管阵列密封于其内。第一扩散片固定于混光腔体内,并平行于模块底座,二极管阵列所发出的光穿越第一扩散片后更均匀。第二扩散片固定于混光腔体内,并平行于第一扩散片,已穿越该第一扩散片的光穿越第二扩散片后更加均匀。上述第一扩散片及第二扩散片至少具中之一包含多个弧形凹陷位于其平坦表面。多个弧形凹陷可以形成于扩散片的其中一半坦面或两平坦面。使用者也可以依需求将多个弧形凹陷同时设计于第一扩散片及第二扩散片,或者设计于第一扩散片或第二扩散片。
由上述可知,应用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使用红光、蓝光及绿光二极管封装体或包含三种或三种颜色以上发光二极管的封装体作为光源,同时使用具有多个弧形凹陷的扩散片,使得背光模块整体呈现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及更均匀的光强度分布。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示意图;以及
图3A及图3B分别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两种背光模块扩散片的细部构造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混光腔体 53:绿光二极管封装体
20:扩散片 60:透镜
30:扩散片 70:底壁
40:模块底座 72:侧壁
50:发光二极管封装体 80:弧形凹陷
51:红光二极管封装体 82:弧形凹陷
52:蓝光二极管封装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背光模块,作为液晶屏幕的背光源,可呈现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及更均匀的光强度分布。以下将配合较佳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此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7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连续作业的布袋除尘器
- 下一篇:洗衣机自动供料一对多中央分配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