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126915.2 | 申请日: | 2006-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9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宏;张灿金;陈世雄;吴仁钦;吴斌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东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D5/34;D02G3/04;D04H1/7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生物 可分解 热融着 复合 纤维 | ||
1.一种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的材质包含一低熔点聚乳酸组份及一高熔点聚乳酸组份,其中,该低熔点聚乳酸组份与该高熔点聚乳酸组份之间的熔点温度差异至少为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低熔点聚乳酸组份构成该复合纤维的皮鞘(sheath)部份,而该高熔点聚乳酸组份构成该复合纤维的中蕊(core)部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低熔点聚乳酸组份与高熔点聚乳酸组份的重量比例介于10∶90至90∶10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高熔点聚乳酸组份的熔点范围约为155℃至17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高熔点聚乳酸组份具有D型乳酸、L型乳酸与添加物,且D型乳酸与其它两者的重量比例介于0.5∶99.5至4∶96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低熔点聚乳酸组份的熔点范围约为125℃至15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低熔点聚乳酸组份具有D型乳酸、L型乳酸与添加物,且D型乳酸与其它两者的重量比例介于3.5∶96.5至10∶90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低熔点聚乳酸组份为未改质低熔点聚乳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低熔点聚乳酸组份为未改质低熔点聚乳酸与改质低熔点聚乳酸混合而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改质低熔点聚乳酸与未改质低熔点聚乳酸的重量比例介于1∶99至50∶50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改质低熔点聚乳酸是由一改质剂与未改质低熔点聚乳酸反应制成,该改质剂包含不饱和二羧酸、不饱和酸酐与其衍生物。
12.如权利要求利1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不饱和二羧酸包含顺丁烯二酸。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不饱和酸酐包含下列族群中之一: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styrene maleic anhydride;SMA)。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改质剂约为该改质低熔点聚乳酸重量的0.1%至8%。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生物可分解热融黏着复合纤维可与其它纤维相互热融黏着以形成不织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生物可分解热融黏着复合纤维系与人造或天然纤维黏着以形成不织布。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该生物可分解热融黏着复合纤维应用于短纤维的制造。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短纤维的纤维长度界介于3mm~200mm之间,细度界于0.8~50丹尼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热融着复合纤维,其中上述的短纤维应用于梳理成网不织布、干式成网不织布与湿式成网不织布的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东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远东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69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