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姜提取皂素联产燃料乙醇的清洁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25197.7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1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勋;毕亚凡;梅明;彭聃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建勋;毕亚凡;梅明;彭聃 |
主分类号: | C12P7/06 | 分类号: | C12P7/06;C12P33/20;C07J7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3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姜 提取 皂素 联产 燃料 乙醇 清洁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黄姜中提取皂素联产燃料乙醇的清洁生产工艺,属于医药中间体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从黄姜中提取皂素的生产厂家大多采用传统生产工艺,即鲜黄姜→洗涤→粉碎→自然发酵→酸水解→过滤洗涤→烘干→汽油提取→浓缩结晶→离心甩干→烘干→皂素。该生产工艺存有皂素收率偏低(鲜黄姜的0.7%左右)、废水量大(每吨皂素产生废水约500吨)、废水浓度高(综合废水COD 30000~40000mg/L)、废水处理运行成本高(10~15元/m3)等问题。
国内专利(申请号:02138773和03134450)提出采用酶解法将黄姜中的淀粉转化成糖,再经发酵转化为乙醇,蒸馏制得白酒。蒸馏后的废醪液进行过滤得滤渣(酒糟),再经酸解后提取皂素。由于废醪液中酵母的存在,过滤非常困难,影响正常生产。且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副产品销售困难。
国内专利(申请号:200410060777)提出采用物理方法即用淀粉生产设备将黄姜中的皂甙及其伴生的纤维素和淀粉进行机械分离。该生产工艺虽然能减少废水产生量,减轻末端治理负荷,但该工艺存在皂素收率偏低和能耗偏高等问题。黄姜中的皂甙嵌生在纤维素和淀粉等物质的细胞结构里,在机械分离过程中,皂甙不可避免被夹带流失,使皂素的收率受到影响。如年产150t皂素的该工艺生产线,年需鲜黄姜21000t(常规生产工艺只需19500t),仅皂甙、纤维、淀粉机械分离部分的电机装机容量就高达500kw。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所述目前皂素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黄姜中的淀粉在酸水解工序前转化成燃料乙醇,减少水解的酸用量和废水产生量,实现清洁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确保不溶性皂甙和可溶性皂甙不被夹带流失,提高皂素的收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采用高效节能的喷射液化器,使黄姜中的淀粉得到充分、均匀的液化,确保淀粉的转化率达到95%以上;
2.经酶解糖化、发酵后的成熟醪液直接进入具有蒸发和蒸馏双功能的蒸馏塔(非标自行设计)进行蒸馏,然后进入分子筛脱水塔脱水制得副产品燃料乙醇;
3.发酵成熟醪液在双功能蒸馏塔的蒸发器内间接加温蒸发,采用气-固分离的方法将黄姜中的淀粉转化为乙醇分离出来,确保不溶性和可溶性皂甙不被流失,蒸发浓缩的残醪液用无机酸水解后按常规工艺提取皂素;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将固态的淀粉转化为气态的乙醇和二氧化碳后再进行分离,也就是将过去的淀粉与纤维素、皂甙的固-固分离或液-固分离方法改为气-固分离方法,使皂素的收率提高约20-30%;
2.本发明将淀粉在酸水解前分离出来,比传统工艺减少酸用量70%以上,降低废水排放量80%以上;
3.副产品燃料乙醇是国家鼓励生产的产品,免征5%的消费税,享受定额补贴,销售前景非常乐观。其销售价格等于90号汽油价格乘以0.9111,紧跟汽油价格稳步上涨,经济效益可观;
4.本发明技术易于工业化和规模大型化生产。
本发明黄姜提取皂素联产燃料乙醇的工艺过程描述如下:
本发明的工艺过程是将黄姜洗涤、粉碎、液化、糖化、发酵,将发酵成熟醪液送入双功能蒸馏塔进行蒸发蒸馏,再经分子筛脱水制得燃料乙醇,然后将双功能蒸馏塔中蒸发器内的浓缩醪液放入水解罐中进行酸水解,再按传统工艺提取皂素。其生产工艺流程如附图1所示。
本发明的工艺过程也可以是将黄姜洗涤、粉碎、液化、糖化后进行过滤,将糖液送入发酵罐内发酵,发酵成熟醪送入双功能蒸馏塔中进行蒸发蒸馏,然后经脱水制得燃料乙醇。将双功能蒸馏塔中蒸发器内的浓缩醪液(内含可溶性皂甙)同糖化醪过滤的糖渣一并送入水解罐中进行酸水解,再按常规工艺提取皂素。其生产工艺流程如附图2所示。
各工序具体操作见下:
1.洗涤粉碎:黄姜经洗涤粉碎成浆,控制粒径1~2mm,放入带有搅拌器的调浆罐内,加温预热至60~80℃;
2.液化:在工序1中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总量(耐高温α-淀粉酶含量为0.5~5u/g黄姜)的30%,升温至80~95℃,蒸煮30~40min。然后进入喷射液化器进行喷射液化,控制喷射器内温度100~105℃,停留时间5~10min。将醪液在真空闪蒸罐内闪蒸降温至85~90℃进入液化罐,加入余下部分的耐高温α-淀粉酶继续液化60~120min,将液化好的醪液冷却至55~60℃,用硫酸调pH为4~5;
3.糖化:按12~15u/g黄姜的量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15~25min,糖化率控制在25~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建勋;毕亚凡;梅明;彭聃,未经邱建勋;毕亚凡;梅明;彭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51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钻井泵液力端
- 下一篇:发泡产品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