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狂犬病毒的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23413.4 | 申请日: | 200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8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唐青;程钢;张强;黄立英;李浩;李玛;陈剑平;王方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5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狂犬病毒 方法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检测临床样品中狂犬病毒(RABV)存在的方法及试剂盒,特别是涉及以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早期诊断狂犬病毒感染的方法及所使用的试剂盒。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临床样品中狂犬病毒存在的方法及试剂盒,特别是涉及以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样品中的狂犬病毒,以早期诊断狂犬病毒感染的方法及所使用的试剂盒。
发明背景
狂犬病又称为恐水症,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是法定的甲类传染病。狂犬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狂犬病主要是人被患病动物咬伤所致,或与家畜密切接触有关。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病毒外形呈弹状(60~ 400nm×60~85nm),一端钝园,另一端平凹,有囊膜,内含衣壳呈螺旋对称。核酸是单股不分节负链RNA。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在发达国家,由于狗狂犬病被控制,野生动物如狐猩、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狂犬病影响到世界大部分地区,整个美州、非洲、亚洲以及欧洲部分地区都有狂犬病。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约为4-7万人。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而中国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在中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占80-90%。
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内基小体检查、荧光抗体检查法、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狂犬病毒抗原、病毒分离。
由于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百分之百,因此总是将重点在于预防上。怀疑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和应用抗狂犬病血清几乎是现有的唯一方法。但由于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价格昂贵,所以建立一种更为廉价、灵敏和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应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的。
利用PCR技术检测病毒RNA,具有早期发现、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点。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基于传统的PCR技术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的(终点检测)PCR技术相比,实时定量监测方法不仅实现了很小拷贝数靶多核苷酸的定量分析,而且还具有特异性和精确度更强、自动化程度更高以及污染的可能性更小等优点。因此,该技术在靶多核苷酸样品的检测和定量分析中,已逐渐取代传统的PCR方法。
众所周知,在使用已知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和定量分析临床样品中某特定靶核酸的实践中,为了减少和避免检测结果的假阴性或假阳性,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一个关键性的基本技术环节是如何基于已知的靶多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制备适当的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人在以往多年从事PCR技术特别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将该技术应用于狂犬病毒基因组多核苷酸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成功地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及试剂盒,特别是涉及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及其试剂盒在狂犬病毒感染的早期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未经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3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