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23192.0 | 申请日: | 2006-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3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孙书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11/34 | 分类号: | C25D11/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308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电化学 着色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表面着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表面着色工艺。
背景技术
不锈钢是一种银白色的、具有优良耐蚀性、耐磨性和机械强度高的合金钢,其应用非常广泛。伴随社会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不锈钢的应用日趋向装饰性和艺术性方面发展,对其表面的色彩要求正在不断提高。
不锈钢的着色方法主要有表面氧化法、电解着色法、有机物覆盖法、沉积有色金属法等工艺,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是表面氧化法和直接电解着色法,表面氧化法中又以化学着色法和电解着色法常用,直流电解法较化学着色法有很多优点,但是目前彩色不锈钢的工艺均存在六价铬的污染问题:着色溶液体系中所含的六价铬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具有毒害作用,并有强致癌性,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其废液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急需开发用无铬的着色液生产不锈钢的新型工艺。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该工艺在整个过程中,不使用有毒的物质,有利环保,且由该工艺获得的产品其色彩稳定,质量优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该种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其采用在较低的着色液浓度下对不锈钢工件进行阳极电解着色。
其中所采用的着色液主要是以水为溶剂,且每升溶液中包括:
钼酸盐 30~100g;
硼酸 10~18g;
硫酸锰 0.5~5g。
其中,该着色液还可添加光亮剂,以提高着色的光亮度。
而该种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其基本流程则为:
a.将不锈钢工件进行前处理,其处理过程可优选为:除油→清洗→电解抛光→清洗→活化→清洗,另外,假如业者需要在不锈钢工件表面增设图案,可透过在所述除油与电解抛光之间添加一蚀刻图案步骤来实现;
b.将不锈钢工件浸入盛有上述着色液的电解池中进行着色处理,同时注意控制着色电流及着色时间;
c.着色完成后清洗,并烘干。
其中,该种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可在室温下完成;所述着色电流控制为0.1~20A/dm2;所述着色时间控制为0.1~15分钟。
所述电解池的阳极包括着色的不锈钢产品,其透过电解后在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并通过改变电解时间及电流强度,来调整氧化膜的厚度,以得到不同的色彩(如棕色、黄色、紫色、绿色、蓝色、砖红色等)。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不锈钢电化学着色工艺,其所需设备及操作简单,不含有毒物质,有利于环境保护,且其着色稳定,透过该工艺可生产出高质量的不锈钢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下述组份配制成着色液:
钼酸钠 100g/L;
硼酸 15g/L;
硫酸锰 0.9g/L。
选用一SUS 301不锈钢作为实验样品,将其进行前处理,其具体过程为:除油→清洗→电解抛光→清洗→活化→清洗,然后再将该样品浸入盛有上述着色液的电解池中,阳极为待着色样品,阴极为石墨,着色电流控制为2A/dm2,着色温度为室温,着色时间为3分钟,着色之后进行清洗,再烘干,得到的样品表面颜色为均匀且光亮的黄色。
实施例2
按下述组份配制成着色液:
钼酸钠 100g/L;
硼酸 15g/L;
硫酸锰 0.9g/L;
光亮剂 0.1g/L。
选用一SUS 301不锈钢作为实验样品,将其进行前处理,其具体过程为:除油→清洗→电解抛光→清洗→活化→清洗,然后再将该样品浸入盛有上述着色液的电解池中,阳极为待着色样品,阴极为石墨,着色电流控制为2A/dm2,着色温度为室温,着色时间为5分钟,着色之后进行清洗,再烘干,得到的样品表面颜色为均匀且光亮的紫色。
实施例3
按下述组份配制成着色液:
钼酸钠 60g/L;
硼酸 15g/L;
硫酸锰 1g/L;
光亮剂 0.1g/L。
选用一SUS 301不锈钢作为实验样品,将其进行前处理,其具体过程为:除油→清洗→电解抛光→清洗→活化→清洗,然后再将该样品浸入盛有上述着色液的电解池中,阳极为待着色样品,阴极为石墨,着色电流控制为1.1A/dm2,着色温度为室温,着色时间为3分钟,着色之后进行清洗,再烘干,得到的样品表面颜色为均匀且光亮的绿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31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产品电镀制程方法
- 下一篇:基于有序控制的低功耗SOC电路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