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圆锥破碎机的锁紧缸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19041.8 | 申请日: | 200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郑鸣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00 | 分类号: | B02C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关根 |
地址: | 200011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圆锥 破碎 锁紧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锥破碎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圆锥破碎机的锁紧缸。
背景技术
圆锥破碎机的锁紧缸起着消除螺纹间隙的作用,目前锁紧缸常用液压锁紧和卸压或蝶形弹簧锁紧和液压卸压。图1是锁紧缸在圆锥破碎机中的装配关系示意图,锁紧缸100落在支承套12中,而锁紧螺母15落在锁紧缸100上,调整套16通过螺纹旋在锁紧螺母15中,软管11接在支承套12中,支承套12中间有油路通道与锁紧缸100相接。由于锁紧缸中100弹簧4的作用,使得锁紧螺母15与调整套16的螺纹间隙完全消除,从而在破碎过程中,调整套16不会运动,则就保持了排放口17的正确性。
图2是采用蝶形弹簧锁紧的锁紧缸的结构示意图,锁紧缸100由缸头1,顶杆2,缸体3,弹簧4和杆5等零件组成;其中,弹簧4为蝶形弹簧49,套装在杆5外;杆5端头和顶杆2套接在一起,蝶形弹簧49顶紧顶杆2;杆5、顶杆2、蝶形弹簧49容置于缸体3内,缸头1和缸体3套接。当蝶形弹簧49装入缸体3中后,由于多片蝶形弹簧的弹力作用,迫使顶杆2上移并通过图1中所示过渡顶块18顶紧图1中的锁紧螺母15,使得调整套16与锁紧螺母15的螺纹间隙消除,这样破碎机就可以正常工作。
采用蝶形弹簧锁紧的锁紧缸由于所需蝶形弹簧较多,且由于蝶形弹簧装配不易,其力学性能每片叶不一定一致,故每个锁紧缸的锁紧力也不一定一致,且往往由于蝶形弹簧的失效,而致使锁紧失效。而采用液压锁紧的锁紧缸则容易发生泄漏而锁不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圆锥破碎机的锁紧缸,其装配于圆锥破碎机中,装配容易且受力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用于圆锥破碎机的锁紧缸,由缸头,顶杆,缸体,弹簧和杆等零件组成;弹簧套装在杆外;杆端头和顶杆套接在一起,弹簧顶紧顶杆;杆、顶杆、弹簧容置于缸体内,缸头和缸体套接;其中,弹簧为橡胶复合弹簧。
本发明由于在锁紧缸中采用橡胶复合弹簧,其装配于圆锥破碎机中时,不仪装配容易,工作时受力均匀,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蝶形弹簧的结构来说,成本还可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锁紧缸在圆锥破碎机中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采用蝶形弹簧锁紧的圆锥破碎机的锁紧缸结构;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圆锥破碎机的锁紧缸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用于圆锥破碎机的锁紧缸是由缸头1,顶杆2,缸体3,橡胶复合弹簧46和杆5等零件组成;橡胶复合弹簧46套装在杆5上;杆5与顶杆2连在一起,其连接可采用螺纹方式;杆5、顶杆2和橡胶复合弹簧4装在缸体3内,缸头1连接缸体3上,其连接可采用螺纹方式。图1中锁紧缸采用的是蝶形弹簧,而本发明所提供的锁紧缸结构可直接替换图1中采用的蝶形弹簧锁紧的锁紧缸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调节拧紧缸体3的螺纹,可以调节橡胶复合弹簧46的弹力,圆锥破碎机中多只锁紧缸通过这样的调节,可以使各个锁紧缸受力均匀。这样的锁紧缸装在圆锥破碎机上,当圆锥破碎机工作时,靠橡胶复合弹簧46的弹力,迫使顶杆2上移,从而通过图1中过渡顶块18顶紧锁紧螺母15,使得调整套16与锁紧螺母15螺纹间隙得以消除;当要调整圆锥排放口17时,液压动力油通过软管11迫使顶杆2下降,从而使得锁紧螺母15松开,而开始调整排放口17。
橡胶复合弹簧是一种在金属弹簧外包裹着一层橡胶材料复合而成的弹簧,具有重量轻,噪声小的特点,其外形不受限制,各个方向刚度可根据要求自由确定,由于弹性模量较小,容易实现理想的非线性特征,由于具有较高的内阻,对突然冲击和高频振动的吸收以及隔声具有良好的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圆锥破碎机的锁紧缸中采用复合弹簧,相对于传统锁紧缸结构来说,装配容易,受力均匀,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蝶形弹簧的结构来说,成本还可降低约三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9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