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闸底板的浮运沉放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18272.7 | 申请日: | 2006-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2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平;朱九仪;张永宝;马建忠;张志玉;童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7/20 | 分类号: | E02B7/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学雯 |
| 地址: | 20012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板 浮运沉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中的水闸施工方法,具体的来说是闸底板的浮运沉放方法。
背景技术
水闸和船闸是用于航道中克服航道水位差而设置的一种过航建筑物。例如国外的巴拿马运河、国内的葛洲坝水电工程枢纽都使用了船闸。
而由于在内河航道中有很多航道是从大城市中间穿过的,航道曲折,地形复杂,现有的船闸技术由于施工面积大,影响范围广,很难应用于城市航道的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闸底板的浮运沉放方法,以解决城市航道施工的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闸底板的浮运沉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模型试验、沉放现场准备、闸底板浮运沉放三个步骤,其特征在于,模型试验包括拖航、转向、横移、下沉姿态四步,沉放现场准备包括制作预留功能、挖泥、围堰拆除、锚墩、限位、验潮、应急预案七步,闸底板浮运沉放包括调平、进入河道、进入限位、下沉、测量五步。
本发明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控制,一次性将闸底板沉放就位(平面位置最大偏差为5cm,高程最大偏差为2mm),完全达到设计允许偏差的标准,满足建设方的使用要求。特别适合城市航道的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闸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闸底板预埋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闸底板位置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闸底板就位前断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船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某月29日潮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苏州河河口水闸工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下面以上海苏州河河口水闸工程为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闸底板是苏州河河口水闸工程的重要结构之一,具有固定100m跨度钢闸门的功能。北岸有俄罗斯总领事馆和海鸥饭店,南岸为黄浦公园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游有吴淞路闸桥和外白渡桥,下游是黄浦江。新建的构筑物是南北中墩、上下游潜水钢板桩。根据苏州河的潮位情况以及通航情况,确定沉放条件为:趁大潮汛高平潮沉放闸底板;苏州河水流最小;苏州河河口水域全面封港;苏州河河口具备闸底板浮运、横移的空间。
1、模型试验
1)、拖航
闸底板尾端用2艘拖轮绑拖,不考虑绑拖拖轮的助推力,取拖轮的推进效率为0.5,拖轮速度5节,静水中拖航需要2400HP的拖轮拖运;拖轮速度5节,在有义波高为1.0m的波浪中拖运,需要2600HP的拖轮拖运。拖航速度4节,在有义波高为1.0m的波浪中拖运,则需要1600HP的拖轮拖运。
闸底板密封,可以有效解决,闸底板在有义波高为1.0m的波浪中拖运,会出现闸底板盖板上浪现象。
2)、转向
闸底板河流中停泊后,根据实际条件。1#和3#卷扬机的钢丝绳拖拉闸底板,5#卷扬机控制闸底板的方向,让闸底板首端进入一侧水域,再用2#和4#卷扬机拉闸底板的尾端,使闸底板逐步转向垂直于水流方向,再用1#和2#卷扬机同步拉闸底板,直至到达基坑位置。
3)、横移
闸底板从河口到基坑位置,采用设置于下游侧的两台卷扬机拖拉,拖拉时的钢丝绳张力测试结果表明:在静水中拖拉,拖速为0.5m/min~1.0m/min,拉力为5t;苏州河中略有水流,流速0.05m/s,拉力为25t;河流处于落潮时刻,水流流速0.3m/s,拉力为112t。试验记录曲线表明,在河中有落潮流的情况下,由于闸底板横截苏州河断面,闸底板不仅受水流力作用,同时有堵水作用,在闸底板上下游两侧形成一定的水位差。所以,在闸底板从苏州河河口拖向基坑位置的过程中,拖力不断增加,在基坑位置达到最大值。牵引闸底板的1#和2#卷扬机会要求很大功率。
4)、下沉姿态
在闸底板下沉前打开封盖钢板,下沉过程中向围板内加水,让闸底板自由下沉,若基坑上下游不布设限位,闸底板会在下沉过程中倾覆。主要原因是由于闸底板的重力与浮力产生的很大倾力距造成的。
在不打开封盖板情况下的几个下沉方案试验,全封闭状态下无法下沉到底,必须在闸底板封盖板上开进水孔和安装排气管。进水孔的数量及面积控制进水量;排气管的数量及面积控制进水速度和下沉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82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