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叔丁基二碳酸酯的合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17788.X | 申请日: | 2006-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袁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远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68/04 | 分类号: | C07C68/04;C07C69/9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应云平;陈忠安 |
| 地址: | 200431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丁基 碳酸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叔丁基二碳酸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二叔丁基二碳酸酯(以下简称DIBOC)是一种由叔丁氧基羰酰化而成的重要的氨基保护剂,DIBOC在氨基酸、肽基、蛋白质的化学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反应活性好,后处理简单的特点,反应副产物叔丁醇和二氧化碳,不会造成新的污染,因此对DIBOC的研究开发显得犹为重要。
文献报道的合成DIBOC的路线主要:
(1)光气法(Chem.Abstracts,1941 35:4351)反应方程式如下:
这条路线,第一中间产物氯甲酸叔丁酯极不稳定(10℃开始分解),第二收率很低,是最早期的合成路线。
(2)醇钠法这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合成路线
a、日本专利JP平4-(92)356445公开了一种DIBOC的合成方法,在1升四口烧瓶中,氮气置换,加入1mol(96.1g)叔丁醇钠(t-BuONa),正己烷600ml,在-10~0℃,搅拌1h,通入26.9g(1.2mol)CO2,保持0~5℃,加1.4g(50mmol)1,4-二偶氮环辛烷(DABCO)和11.4g(114mmol)吡啶(pyridine),同温下加59.3g(0.6mol)g光气,反应2h;反应后,混合物10℃以下,加入5%H2SO4 400ml,搅拌0.5h;分层得有机层,在10℃以下,加入10%NaOH 80ml,搅拌,分液,有机层用100ml水洗涤;35~40℃浓缩,得DIBOC78.6g,yield 72%。
此方法使用大量正己烷,以及DABCO催化剂,成本高。工业化前景并不理想。
b、日本专利JP 92 103562公开了另一种DIBOC的合成方法,将19.23克(56.4%wt)叔丁醇钠,分散至55ml甲苯中,在40℃,通入CO2 115ml/min,90min之后加0.056g N,N,N,′N′-四甲乙二胺(TMEDA)、3.88g二甲基甲酰胺(DMF)和10.00g甲苯磺酰氯(TosylCloride),在40-45℃,反应7h;之后,加水50ml,分层,甲苯层DIBOC定量分析9.91g(yield 80.5%),该甲苯层在常温下3h无分解。
此路线的优点在于减少了反应步骤,降低了反应毒性,但是反应活性降低,反应时间比较长。欧洲专利EP 468404提出用甲基磺酰氯(Mesyl Cloride)代替甲苯磺酰氯(Tosyl Cloride)提高反应活性,该专利称可以提高收率和产品质量,但是甲基磺酰氯(MesylCloride)比重极大,引起特殊的传质搅拌问题,且甲基磺酰氯(MesylCloride)易与+O-Na形成+O-SO2-Me,与DIBOC的沸点极为相近,产品不易分离。
因此从经济性和环保性考虑,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导致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能工业化生产,管理经济,操作容易的DIBOC的醇钠法合成方法。本发明以叔丁醇钠为原料,甲苯或庚烷为溶剂,加入适量的助溶剂叔丁醇或四氢呋喃,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间2-4小时。加入相转移催化剂,降温至0-40℃滴加溶有双光气的甲苯溶液,滴加结束后搅拌2-3小时,洗涤后油相减压蒸馏制得产品DIBOC,得率76-89%。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是:
将叔丁醇钠溶于溶剂甲苯或庚烷中,加热到60℃~90℃,搅拌溶解,在40-80℃,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至溶液体相泛白,补加助溶剂叔丁醇或四氢呋喃,使溶液粘度降低;降温至0-40℃,加入催化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或三乙烯二胺和助催化剂冠醚,滴加溶有双光气的甲苯溶液,反应2-3小时,滴加结束后,搅拌2-3小时,所得油相液体用酸洗,碱洗,水洗,至洗涤水的PH在6-7,电导率小于100μs,油相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制得二叔丁基二碳酸酯产品。
本发明合成方法的原料配比为:
叔丁醇钠∶甲苯的质量比等于1∶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远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远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77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位置寻北仪的主轴机构
- 下一篇:滚筒洗衣机的驱动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