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16555.8 | 申请日: | 200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4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魏述然;胡海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02 | 分类号: | H03F1/02;H03F1/32;H03F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平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放大器 驱动 电路 | ||
1.一种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相同的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paDrvI、paDrvII,并且将输入信号交叉连接,构成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结构的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即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paDrv I的输出端Vo连接到总输出端Vo+,其输入正端Vi+连接到总输入正端Vi+,输入负端Vi-连接到总输入负端Vi-;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paDrv II的输出端Vo连接到总输出端Vo-,其输入正端Vi+连接到总输入负端Vi-,输入负端Vi-连接到总输入正端V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M1~M4,N型晶体管M1的源极与晶体管M2的漏极互连,然后通过电容C1交流耦合到输出端Vo;晶体管M1的漏极接电源,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线,其差分输入信号正端Vi+通过交流耦合输入到晶体管M1的栅极,差分输入信号负端Vi-通过交流耦合输入到晶体管M2的栅极;P型晶体管M4的源极与晶体管M3的漏极互连,然后通过电容C2交流耦合到输出端Vo;晶体管M3的源极接电源,晶体管M4的漏极接地线,其差分输入信号正端Vi+通过交流耦合输入到晶体管M4的栅极,差分输入信号负端Vi-通过交流耦合输入到晶体管M3的栅极;
晶体管M1、M4构成源极跟随器,输出端Vo同向跟随输入Vi+。晶体管M2、M3构成共源放大器,将输入Vi-反向放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功率放大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一个P型晶体管M5和N型晶体管M6;晶体管M5的源极接电源,栅极与晶体管M3的栅极互连,漏极与晶体管M1的源极互连;晶体管M6的源极接地线,栅极与晶体管M2的栅极互连,漏极与晶体管M4的源极互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65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适应并行伪影抑制
- 下一篇:一种多载波小区下行时隙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