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性能测试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15450.0 | 申请日: | 2006-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6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 发明(设计)人: | 石新海;洪孟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性能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性能测试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一并行传输接口而可对各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相互独立的充放电测试运作的电池性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资讯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例如笔记型电脑因其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特性而逐渐成为人们必备的资讯装置。其中,用以提供电源供应的电池已是笔记型电脑的标准配置之一,电池的优劣更会影响电脑系统运作的稳定性及持久性,因此电池于出厂前必须要做详细的测试,以确保其具有优良的品质。
应用于笔记型电脑的电池的充放电测试,一般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当该笔记型电脑一直处于开机状态且运作程序时,按规定条件(充/放电时间、电池电量)对该待测电池进行一定次数的充放电测试;另一种是当该笔记型电脑依测试程序要求持续进行运作/关机时,按规定条件(充/放电时间、电池电量)对该待测电池进行一定次数的充放电测试。
目前,现有的电池充放电技术,例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275415号便公开相关的电池性能测试系统。于前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中,是包括一控制主机,以及多个装设有待测电池且与该控制主机连接的电池测试模块,其中,各该电池测试模块是通过连接端口而相互串联连接,从而实现单次同时量测多个待测电池,及各自分别量测每一个电池,量测项目包括电压、电流及工作温度等电池性能。
但是,利用上述电池性能测试系统,于实际应用中,因各该电池测试模块是通过连接端口而相互串联连接的,故,整个测试系统安全性较差。例如若于测试过程中,只要其中一个电池测试模块发生故障,即会造成与该发生故障的电池测试模块相串联连接的其他各电池测试模块均受到影响,无法获得电源供应,并导致整个测试系统停止执行充放电测试任务。另外,因各该电池测试模块是相互串联连接的,故,测试员不可于测试过程中随意地更换、增减电池测试模块,必须等到各该电池测试模块均是完成测试任务之后才可进行调整变动,如此致使该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灵活性较差,同时该电池性能测试系统完成测试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其中所花费测试时间最长并最后完成测试任务的电池测试模块,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往往会出现由于其中一个电池测试模块还正处于测试过程中,而导致其他大多数已完成测试任务的电池测试模块不能随意下线,白白占用着该测试系统的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且测试效率大打折扣。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点,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性能卓越的电池性能测试系统,以对各电子设备中的电池可相对独立地进行充放电测试,且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及测试效率,实为目前所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性能测试系统,其可通过一传输接口而可使各电子设备的电池相对独立地进行充放电测试运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及测试效率,并节省测试时间的电池性能测试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即提供一种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用以对电子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其中,该电子设备具有一充放电运作程序,该电池性能测试系统包括:一具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控制主机及一具与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对应的第二并行传输接口的电源控制设备,其中,该控制主机是用以产生一配置信息,并将该配置信息通过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及第二并行传输接口传送至该电源控制设备,且该控制主机通过一网路与该电源控制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建立网路连接;且该电源控制设备具有用以电性连接多个电子设备的多个连接端口,并用以依据该控制主机传送的配置信息产生多个与该配置信息一致的测试电源,各测试电源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端口输出至各电子设备中以作充放电测试用,同时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网路传送测试运作命令至各电子设备,以令各该电子设备执行充放电运作程序而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且各电子设备将其电池于充放电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测试数据通过该网路传送至该控制主机,以供该控制主机依据所接收的各电子设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后所得到的测试数据控制各电子设备的电池的测试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5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