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砜/热致液晶聚合物/刚性填料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113655.5 申请日: 2006-10-11
公开(公告)号: CN101161727A 公开(公告)日: 2008-04-16
发明(设计)人: 何嘉松;陈俊;吴立传;陈鹏;余坚;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8L81/06 分类号: C08L81/06;C08K7/14;C09K19/38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080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液晶 聚合物 刚性 填料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复合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聚砜/热致液晶聚合物/刚性填料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复合体系,在复合体系中可以是异质异相的也可以是同质异相的。因此通过不同质的组成、不同相的结构、不同含量及不同方式的复合,可以制造出满足不同用途的复合材料。向聚合物中添加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可以降低复合材料的熔体粘度,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模量。

过去对含热致液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体树脂/TLCP二元共混体系,即原位复合材料(In-situ Composites),且基体树脂多为高粘度高性能树脂,如聚碳酸酯、聚砜、聚醚醚酮等,目的是通过加入TLCP来提高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能,使这类高粘度高性能工程塑料或特种塑料的加工性能得到改善。早在1983年,Cogswell等人(F.N.Cogswell,B.P.Griffin,and J.B.Rose.U.S.Patent 4,386,174(1983);F.N.Cogswell,B.P.Griffin,and J.B.Rose,U.S.Patent 4,433,083(1984);F.N.Cogswell,B.P.Griffin,and J.B.Rose,U.S.Patent 4,438,236(1984))申请了将TLCP作为热塑性树脂熔融加工助剂的专利。Blizard和Baird(K.G.Blizard,D.G.Baird.Polym.Eng.Sci.,1987,27:653)在研究含TLCP的Nylon 66和聚碳酸酯(PC)体系时发现,加TLCP使共混体系的粘度比原基体降低了50%,在较高的剪切速率下甚至降低更多。La Mantia等人(F.P.La Mantia,A.Valenza,M.Paci,P.L.Maganini.Polym.Eng.Sci.,1990,30:7)对Nylon6/TLCP共混物稳态流变行为的研究以及Chung等人(H.Wang,K.W.Lee,T.S.Chung.Polym.Adv.Technol.,2000,11 153)对含TLCP的Nylon 6、Nylon 66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的探讨也都表明,在不低于TLCP熔融温度的条件下,TLCP的加入使复合体系的粘度降低到原来基体的10%~50%。一般认为,刚性填料加入纯聚合物或由两种纯聚合物组成的共混物中会增加体系的熔体黏度,不利于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

高黏度热塑性树脂如聚砜,是应用广泛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卓越的耐热性和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气电子和信息存储等领域。但是,这类树脂因熔体黏度较高,不易于加工。通过共混或填充改性的方法改善这些树脂的加工性在工业应用和理论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以热致液晶聚合物改善聚砜加工性能的研究已有报道(S.M.Hong,B.C.Kim,K.U.Kim,Polym.J.,1991,23:1347),但同时使用TLCP与刚性填料对聚砜进行改性的报道却很少(J.Chen,P.Chen,J.Zhang,J.He,Polymer,2006,47:5402)。而关于该混杂体系加工性能的研究尚未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砜/热致液晶聚合物/刚性填料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所提供的聚砜/热致液晶聚合物/刚性填料的复合材料,含有如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

聚砜                 60-99,

刚性颗粒填料         1-50,

热致液晶聚合物       1-20。

其中,刚性填料为空心玻璃微珠(GB)、实心玻璃微珠、玻璃纤维(GF)、碳酸钙晶须、硼酸铝晶须、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纳米碳酸钙或纳米二氧化钛。所有刚性填料在添加到复合材料中时,可以直接添加,或者经过一定的表面处理后加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3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