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9823.3 | 申请日: | 200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5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昌慈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A61M5/31;A61M5/17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安全 注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注射装置,尤指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注射装置,例如注射针筒在医疗器材中占有极大比重,尤其近年来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例如艾滋病或各类型肝炎的蔓延,以致受注射感染的案例不断发生。因此,也引起各界对医疗器材的重视,尤以注射针筒为甚,所以,具自毁功能的一次性的注射针筒乃成为必然且无法避免的趋势。
现有的安全注射针筒,大抵而言,是由针头、液筒及推杆结合而成。例如中国台湾于2003年7月1日公告的公告号为540385号的「二件式回缩安全针筒」专利案即为一例,其具有可供推杆置入的筒体(液筒)一端设有针座,该针座在周边与筒体间形成有撕裂沟槽,针座上设有一具穿孔的中座,推杆在相对于中座一端设有可穿置卡扣在穿孔的扣块而构成一种安全针筒。以便可通过推杆端头与针座卡固后,当推杆拉回针座同时破坏撕裂沟槽,使固定有注射针的针座移至筒体内部,以防止注射针外露的意外伤害发生。
而该案显著的缺失在于,若撕裂沟槽厚度较厚,例如0.12mm,于射出成型过程中,该熔融塑料液可顺利通过该间隙,通过以形成具穿孔的中座,唯其因沟槽厚度较厚而难以通过由外力破坏,而失去一次性的目的。若撕裂沟槽厚度较薄,例如0.06mm,其虽容易通过由外力破坏撕裂沟槽,但熔融塑料液将难以通过如此薄之间隙,以致具穿孔的中座难以一体射出成型。再者,因该液筒顶面撕裂沟槽的弱面设计,可能导致该针座于注射或运输过程中,经由外力所产生的力矩,而造成摇晃情况发生,甚至因撕裂沟槽的破裂将导致漏液的情况发生。
有鉴于此,本发明申请人本着多年来从事安全注射装置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期能克服前述安全注射针筒的诸多缺失,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发明的「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是由一液筒,一针头,一推杆,及一套环所组成,其中,该针头是结合于液筒前端的插榫,该插榫内部设有一扣接部,其与液筒前端顶壁交接处及顶壁与外侧筒环交接处分别设有同心的一C形撕裂沟及一环形撕裂沟;该推杆的杆身前端轴向延伸一具有一卡扣部的杆柱,其是穿越并固定该套环,以便可滑移地容置于液筒内;通过将推杆前推,使套环抵住顶壁,而卡扣部则卡扣于插榫内的扣接部,然后将推杆继续前推,使该C形撕裂沟因受力而撕裂,同时对未设沟槽部位形成一力矩,从而令对应该部位的环形撕裂沟的较薄部位因而断裂,并沿着周缘蔓延呈大部断裂状态,此时,将推杆回拉,使该环形撕裂沟受力后完全与液筒分离者。
本发明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其另包括一定位环,其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并触及液筒顶壁。或者,该针头的针座后段突设一座环,其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且后方具有一斜削端,其是触及液筒顶壁。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其中该扣接部是为一卡环,而卡扣部则为一斜向外张的矢形扣榫,而该扣榫可卡扣于该卡环。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其中该液筒后端开口设有一止挡部,其是为向内突起的接环,而推杆的杆头部则是由两前、后翼片所构成,该两翼片可卡扣于接环而定位。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其中该杆柱径向突设一滑动部,其是由两周缘具斜削面的前、后环片所构成,以便共同包夹套环后方环孔,当套环抵住液筒的顶壁时,该两环片进入环室内,并可在其内滑动,使杆柱得以继续前移。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其中该推杆是在杆柱后方的杆身前段依序设有一杆头部及一第一折断部,该杆头部卡掣于液筒后端开口的止挡部,而令针头、推杆前段及套环收纳于液筒内,随即于第一折断部将推杆折断。再者,该第一折断部后方依序设有一筒塞部及一第二折断部,该筒塞部是嵌置于液筒前端开口,并于第二折断部将推杆折断。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装置安全注射装置,其中该扣接部与C形撕裂沟的顶壁内面突设一顶掣点,以便当推杆前推,使卡扣部卡扣于插榫内的扣接部,且杆柱顶掣于该顶掣点,使该C形撕裂沟因受力而逐渐撕裂,同时对未设沟槽部位形成一力矩,从而令对应该部位的环形撕裂沟较薄部位因而断裂。其中该顶掣点是位于该扣接部与C形撕裂沟中央位置。且该顶掣点是为凸点或凸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昌慈,未经陈昌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9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SN.1报文比较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流媒体数据的发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