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软质基材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09113.0 | 申请日: | 2006-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0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叶嗣韬;陈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H05K1/02;H05K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封新琴;巫肖南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磁 屏蔽 功能 基材 | ||
1.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包含有:
导电支撑背膜;以及
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涂布在该导电支撑背膜上,并通过加热烘烤至A、B或C三种不同的受热阶段(A、B、C阶段),以提供所需的不同粘性及物性。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导电支撑背膜包含有铝箔。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为热固型环氧树脂。
4.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包含有改性的羧基丁腈橡胶或是以二聚酸改性的热硬化型环氧树脂,或是耐热的软质丙烯酸(酯)类树脂。
5.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还混合有选自以下的成分之一:双酚-A环氧树脂、溴化双酚-A环氧树脂、双酚-F环氧树脂、长链双酚-A环氧树脂、长链双酚-F环氧树脂、以CTBN改性的环氧树脂、羧基丁腈橡胶(carboxylated acrylonitrile-butadiene rubber)及羧基丙烯酸(酯)橡胶(carboxylated acrylic rubber)。
6.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还含有硬化剂。
7.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硬化剂包含双氰胺、咪唑、二氨二苯砜(DDS)或BF3.MEA。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还含有催化剂。
9.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还含有热解硅石作为触变剂、消泡剂、流平剂、有机溶剂、颜料、阻燃剂或无机填料。
10.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加热烘烤至A受热阶段,仅干燥去除有机溶剂,但尚无明显的化学交联反应,使其呈现沾粘状态。
11.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加热烘烤至B受热阶段,产生部份化学交联反应,使其在室温状况时不具粘性,但是遇热时会有粘性。
12.权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加热烘烤至C受热阶段,使其完成完全交联,展现良好耐热、耐化学品性及附着性。
13.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的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电磁屏蔽材料还包含有离型膜,覆盖在该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上。
14.一种双面电磁屏蔽材料,包含有:
导电支撑背膜,其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第一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涂布在该导电支撑背膜的该第一表面上,并通过加热烘烤至A、B或C三种不同的受热阶段;以及
第二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涂布在该导电支撑背膜的该第二表面上,并通过加热烘烤至A、B或C三种不同的受热阶段。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面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第一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以及该第二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皆加热烘烤至A受热阶段,仅干燥去除有机溶剂,但尚无明显的化学交联反应,使其呈现沾粘状态。
16.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双面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第一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加热烘烤至A受热阶段,仅干燥去除有机溶剂,但尚无明显的化学交联反应,使其呈现沾粘状态;该第二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系加热烘烤至C受热阶段,使其完成完全交联,展现良好耐热、耐化学品性及附着性。
17.权利要求14-16之一所述的双面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第一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以及该第二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均加热烘烤至B受热阶段,产生部份化学交联反应,使其在室温状况时不具粘性,但是遇热时会有粘性。
18.权利要求14-17之一所述的双面电磁屏蔽材料,其中该第一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加热烘烤至B受热阶段,产生部份化学交联反应,使其在室温状况时不具粘性,但是遇热时会有粘性;该第二软质热固型树脂系统加热烘烤至C受热阶段,使其完成完全交联,展现良好耐热、耐化学品性及附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冠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91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