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轨调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108589.2 | 申请日: | 2006-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庚金;曾一明;王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B88/04 | 分类号: | A47B88/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滑轨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轨调整装置,特别是可供滑轨微幅调整与其所结合的抽屉或层板的上下位置。
背景技术
一般抽屉类对象于伸缩滑轨的调整方式,就目前已知的先前技术手段而言,可参见美国核准专利第4,291,929号、第6,585,336B2号、第6,923,518B2号,以及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250002号(相同美国核准专利第6,923,518B2号)。
上述专利中有些是所需组合空间较大(如蜗轮与蜗杆组合),有些是操作时施力较大,必须直接以较大力量去扳动调整件,较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轨调整装置,以实现:
使用手工具即能够轻松转动调整件,而可供滑轨微幅调整与其所结合的抽屉或层板的上下位置,操作方便、省力,以及体积小,省空间,更容易于滑轨内部安装。
而本发明的滑轨调整装置,其包括滑轨、调整杆及导块,滑轨上相对邻近设有第一滑槽、枢接部及第二滑槽,调整杆设有第一端、中段与第二端,调整杆中段枢接于滑轨的枢接部,调整杆第一端对应于滑轨的第一滑槽,调整杆的第二端对应于滑轨的第二滑槽,而导块枢设于调整杆的第二端,且导块底面设有凸点,凸点则对应于滑轨的第二滑槽,借助转动导块令其凸点于第二滑槽内滑移,使调整杆以中段枢接处为轴心偏转,而令调整杆的第一端相对第一滑槽滑移。
其中,导块的凸点为偏心设置。
其中,导块于顶面设有卡掣点。
其中,调整杆中段设有一枢孔,滑轨的枢接部设成一中空管,而予以穿置枢接。
其中,调整杆中段设有一枢孔,滑轨上设有一固定孔,而以一枢轴穿过枢孔铆固于固定孔。
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安装抽屉处于未调整时状态时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包括滑轨1、调整杆2及导块3,滑轨1至少由一内轨11穿于一外轨12所构成,其中,滑轨1的内轨11前端上相对邻近设有第一滑槽111、枢接部112及第二滑槽113,第一滑槽111可以是垂直向的长槽,第二滑槽113为水平向的长槽,调整杆2设有第一端21、中段22与第二端23,调整杆2的中段22设有一枢孔221,内轨11上的枢接部112设成一中空管,而予以穿置枢孔221做枢接(本实例为中空管铆花连接),调整杆2的第一端21对应于内轨11的第一滑槽111,调整杆2的第二端23对应于内轨11的第二滑槽113,而导块3枢设于调整杆2的第二端23,且导块3底面设有偏心设置的凸点31,导块3于顶面设有卡掣点32,本实例中卡掣点32为一具有十字卡槽的圆块,可以提供十字起子头插入十字卡槽而转动导块3,凸点31则对应于内轨11的第二滑槽113;另外,导块3上设有一对位记号33,在本实施例中为于边缘处形成一凹口。
如图3所示,当导块3上的对位记号33对正于调整杆2的第二端23尖端处,则凸点31位于图3中第二滑槽13的最左端初始位置(处于未调整状态),调整杆2的第一端21位于第一滑槽11中央,又抽屉5安装于滑轨1的内轨11未完全固定时,是可以借助一固定组件4穿置于调整杆2的第一端21而连接于抽屉5,例如以螺钉穿过第一端21而螺入抽屉5的侧板。
而当借助工具(如十字起子头)插入卡掣点32,并转动导块3令其凸点31于第二滑槽113内滑移时,如图4所示,因为凸点31是偏心而使调整杆2以中段22枢孔221为轴心而偏转,则调整杆2的第一端21即下降而位于第一滑槽111下方,此动作相对的令固定组件4带动抽屉5的前部向下位移;故相对于导块3与滑轨1内轨11的第一滑槽111,调整杆2本身即为一杠杆,当操作导块3连动调整杆2的第二端23时,通过调整杆2的杠杆作用,调整杆2的第一端21可很轻松地被调整。如此,借助工具转动导块3可轻松使调整杆2的第一端21上下调整,从而令固定于第一端21的抽屉或层架上下微调位置,这样的设计,尤其在数个抽屉5上下排列而其各面板51的相隔间隙大小不一时,更加方便微调其间隙,而使其外观视感趋于协调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8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支撑剂的组合物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能降低旁波束位准的阵列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