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马桶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4682.6 | 申请日: | 2006-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奇;黄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大奇 |
主分类号: | E03D11/02 | 分类号: | E03D11/02;A47K17/02;E03D1/012;A01G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 |
地址: | 710072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马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生间用具,尤其是一种卫生间用跪姿进行大小便的多功能马桶。
背景技术
目前,第二代便池——坐式便池已经非常普及,已成为日常生活工作场所厕所中使用的普遍选择,但是,人们在使用坐式便池时,皮肤要与便池边缘直接接触,卫生安全问题就会引起担忧,众所周知,现在通过皮肤接触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严重的皮肤病,会造成病毒交叉感染传播,甚至更严重的是艾滋病、性传染疾病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坏以及精神上的伤害,而且便池功能单一,利用价值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马桶,它能克服坐式便池使用时皮肤接触带来的疾病传染的缺陷,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池,它具有多种功能,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多功能马桶,其特征是:它的便池旁边有跪台,它可以使人采用跪的方式进行大小便。
所述的多功能马桶,在便池5两侧对称有跪式平台1,便池5上连接有便池盖6,便池5后部连接有水箱4,在便池的上方固定有扶手3。
所述的跪台是跪式平台1,跪式平台1面高于便池上平面,跪式平台1主要由凹型平槽10、跪式平台支架以及高度调节螺丝12连接构成,跪式平台支架上有高度调节螺丝12,跪式平台支架的下端连接地平面14,凹型平槽10与刚性支架11上端连接,为了减小人膝盖与跪式平台1的接触压力,增加舒适度,将跪式平台1向下倾斜使其跪式平台中心线15与地平面14成一个跪式平台与地平面夹角13,倾斜角度应在范围0°≤θ≤30°调整。
所述的便池盖6在横向两侧安装两个滑套8,将滑套8套在两个平行轨道9上,通过推拉打开或合上便池盖6。
所述的跪式平台1通过跪式平台旋转轴2上的铰链连接,左右跪式平台中心线投影夹角16选择在10°与45°度之间。
所述的在如厕人与便池水箱4之间有棒型扶手18,棒型扶手18与扶手支架17连接,扶手支架17下端固定在扶手和支撑平台19上。
所述的水箱4顶部有漏水花盆7,漏水花盆7上连接有洗手水管,水箱4前上方为水龙头,水箱4的侧面设置一个水箱阀门21,整体水箱4置于扶手3与水箱4的共同扶手和支撑平台19上。
所述的跪式平台支架是弹性支架,弹性支架的上端与跪式平台1连接在一起,下端套在起保护和限制弹性物作用的弹簧保护外圈31中并连接在地面上。
所述的跪式平台1是“沙发椅”式结构的,这种马桶包括水箱4、扶手和支撑平台19、沙发靠背35、便池盖通道23、沙发扶手3、沙发座面36、便池5、沙发支架37,沙发椅座中部有座便通孔,沙发靠背35的背后有一个扶手和支撑平台19用以置放水箱;该扶手和支撑平台19下有一便池盖通道23,可存放推拉式便池盖6;沙发主体用沙发支架37支撑,两个支撑之间是便池5,便池5与沙发椅座中部的座便通孔相对应。
本发明的特点是:这种多功能马桶,在现有马桶的基础上,改变如厕人的朝向,使其面向水箱(坐式便池水箱背向如厕人);增设左右跪式平台,分别位于便池两侧,通过支架连接,跪式平台要高于便池缸口平面;在如厕人和水箱之间设置扶手供人把持,扶手的前部则是水箱(沿如厕人的朝向),水箱和扶手平台处于同一支撑平面上。它采用了跪式平台,使如厕人可以跪在该平台上大小便,避免了皮肤与便池边缘的直接接触。采用扶手平台以及通过向下倾斜跪式平台,减轻了如厕人小腿面与跪式平台间的接触压力,保证了如厕人的使用安全。由于如厕人面向水箱,使多功能马桶能很方便地与“漏水花盆”式水箱结合在一起使用,如厕人不需要离开便池,就能够洗手,节约了上厕所的时间。由于采用跪式平台和扶手,新多功能马桶与坐便的主要区别是:如厕人跪在跪式平台上,不是坐在便池上,不用直接接触便池;面向正好和传统习惯相反,如厕人面向扶手和水箱,而不是背向水箱;能很方便地与“漏水花盆”式水箱结合,如厕人不需要离开便池,即可洗手,现有便池均需要离开便池转到洗手台洗手。相对于坐便,多功能马桶增加了跪式平台和扶手平台。因此,跪式平台和扶手是本专利保护的主要特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了跪式模式,皮肤不与便池直接接触,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大奇,未经张大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4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热压釜法用低湿含量聚合物片材
- 下一篇:码分复用光接入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