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闩锁式随身碟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3927.3 | 申请日: | 200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4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敏龙;唐铭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5/00 | 分类号: | G11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闩锁式 随身 | ||
1.一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包括有:
一壳体,是呈现中空状,于该壳体的一第一侧面设有一伸出口(25),且该壳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二侧面及一第三侧面,该第二侧面设有一第一容置孔(211)及一设于该第二侧面内侧表面的第一磁吸元件(233),该第三侧面设有一第二容置孔(231)及一设于该第三侧面内侧表面的第二磁吸元件(233);
一锁合带(3),是具有一固接于该第二侧面的第一端部(31)及一第二端部(33),该第二端部(33)设有一第三磁吸元件(331),其中,该第二端部(33)可穿入该第二容置孔(231)而连接该第一磁吸元件(213),且能穿入该第一容置孔(211)而连接该第二磁吸元件(233);及
一随身碟主体(1),是容置于该壳体内部,设有一连接埠(11)及一与该连接埠(11)相接的记忆模组,该连接埠(11)设于该随身碟主体(1)朝该伸出口(25)方向的一端,其中,该随身碟主体可(1)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于第一位置时,该连接埠(11)外露于该伸出口(25),且藉由该第三磁吸元件(331)与该第二磁吸元件(233)的磁吸连接,使该随身碟主体(1)固定于第一位置,而于第二位置时,该连接埠(11)完全收纳于该壳体,且藉由该第三磁吸元件(331)与该第一磁吸元件(213)的磁吸连接,使该随身碟主体(1)固定于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侧面具有一上铭板(217),该第三侧面具有一下铭板(235),且该上铭板(217)及该下铭板(235)于该伸出口(25)的相对方向分别具有一第一片状部(219)及一第二片状部(2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壳体设有一连接孔(215),用以连接该锁合带(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锁合带(3)具有可挠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锁合带(3)具有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磁吸元件(331)设有一永久磁铁,该第一磁吸元件(213)及该第二磁吸元件(233)各别设有一可磁吸性导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磁吸元件(331)设有一可磁吸性导体,该第一磁吸元件(213)及该第二磁吸元件(233)各别设有一永久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磁吸性导体包括下述材质选择之一:铁、钴及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记忆模组具有一限位部(151),是限制该随身碟主体(1)脱离该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式随身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伸出口(25)的宽度大于该连接埠(11)的宽度,且小于该限位部(151)的宽度,以防止该随身碟主体(1)完全脱离该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39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