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0610103909.5 | 申请日: | 200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克明 |
主分类号: | A47H5/02 | 分类号: | A47H5/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窗帘 角度 调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主要是在上轨中设有卷绕筒以供卷线器的拉绳绕设后而向下穿设帘片以控制升降,该卷绕筒之一端是设有摩擦轮以供帘片平衡跨设的悬吊线顶端予以绕挂,令悬吊线相对于帘片的角度控制会受到摩擦轮的带动所影响,因此在持续帘片升降的过程中,悬吊线会先随着卷绕筒的旋转方向而被拉动成保持角度偏斜状态,所以在帘片升降至适当定位后,可以微调的方式而令帘片产生角度变化的控制。
背景技术
窗帘是为提供遮阳效果的设计,因此除了必须具有升降控制以决定遮阳面积的结构外,更必须具有帘片的角度调整功能以调整室内光线,以满足使用者室内采光的需求。
所以在现有窗帘的结构设计中,其控制设计主要具有两个部分,一是升降控制结构,二是帘片角度控制结构,以便可在帘片被升降至适当位置后,再由帘片角度控制结构的操作以控制帘片倾斜角度,此时即可决定外界的光线照射入室内的强度,以达到遮阳及采光的双重目的。惟在现有此等的设计中因为升降控制结构及帘片角度控制结构是被分离设计的,不仅在制造上必须各别成型之外,在组装时也造成较大的困难,徒劳造成成本的增加而已,其操作功效亦并非完善。
本发明人鉴于上述的各项缺失,深觉现有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缺乏良好的设计,以致使用者在操作上必须各别经由两个不同的结构进行操作,且在整体外观上也不美观,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制造的经验,积极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量的下,终于开创出本结构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现有的各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主要是在上轨中设有卷绕筒以供卷线器的拉绳绕设后而向下穿设帘片以控制升降,该卷绕筒的一端是设有摩擦轮以供帘片平衡跨设的悬吊线顶端予以绕挂,令悬吊线相对于帘片的角度控制会受到摩擦轮的带动所影响,所以在实施后将可达到下述的效能:
一、由于本发明的帘片悬吊线顶端是绕挂于卷绕筒上,而卷绕筒是供拉绳所绕设的,因此当拉绳被收回或下放时都可令卷绕筒随之而旋转,而在卷绕筒旋转的过程中即可令悬吊线随着摩擦轮而被转动角度(在帘片微微升降时,即可令帘片间的角度改变,并因为相互抵制而产生死点),促使帘片是呈角度偏斜而闭合的状态而升降的,直至帘片升降至预定的适合位置后,即可反向操作帘片的升降以促使帘片的角度开始反转而进行帘片的角度控制,直至帘片的角度合乎使用者的需求后即可。
二、本发明的卷绕筒及其摩擦轮是设置在上轨之中,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隐藏的效果,所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及组装技术,并令整体窗帘的外观更为简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卷线器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配置手拉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操作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操作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帘片的动作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上轨 2:卷线器
21:拉绳 22:手拉绳
3:卷绕筒 31:摩擦轮
4:帘片 5:悬吊线
10:窗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确实明了本发明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余下,兹配合图式列举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后:
本发明是一种窗帘的帘片角度调整结构,主要是在窗帘10的上轨1中设有卷绕筒3以供拉绳21绕设后而向下穿设帘片4以控制升降(如图1、图2所示),而卷绕筒3一端设有摩擦轮31以供帘片4平衡跨设的悬吊线5顶端予以绕挂,因此在帘片4升降的过程中,悬吊线5会先随着卷绕筒3的旋转方向而被拉动,通过以令帘片4可以产生角度变化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克明,未经林克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39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