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软包装的短、断路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3707.0 | 申请日: | 200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4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梁百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邦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软包装 断路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断路测试方法,具体点是指一聚合物软包装的短、断路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聚合物软包装包括正负极片、置于正负极片之间的隔膜、焊接于正负极片上的极耳以及焊接于正负极片与极耳之间的铝塑膜。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软包装或聚合物电池外层的隔膜特殊构造,在电池制作过程中,正、负极耳在封焊过程中易与外包装铝塑膜间的铝层接触形成短路。在电池带电后,铝塑膜中的铝变成一个带电端子,通过与电池内部电解液的反应,形成电池外线路的电解,从而把铝塑膜中的铝腐蚀掉,慢慢地形成“盒癌”现象,导致电池漏液鼓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因“盒癌”而导致电池漏液鼓胀的现象发生的聚合物软包装短、断路测试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聚合物软包装的短、断路测试方法,其工艺流程:首先准备一台短、断路检测仪,然后对该仪器的一个输出端进行改装,即在该输出端上再并联两条带有正负极按钮开关的线路,一条线路对应于电池正极耳,另一条线路对应于电池负极耳;
接着,再将该检测仪器的另一输出端串联于复合开关一端上,该复合开关另一端连接于一个针状导体接头;
如果检测正极耳与焊接于正极片上的铝塑膜之间是否短路时,先闭合正极按钮开关,断开负极按钮开关,复合开关与B端接通,接着,将连接于检测仪器上的针状导体接头扎焊接于正极片上的铝塑膜;若在检测仪器上显示有电流,则表示电池的正极耳与焊接在正极片上铝塑膜之间是属于短路;反之,如检测仪器无电流指示,则未短路;
如果检测负极耳与焊接于负极片上的铝塑膜之间是否短路,先闭合负极按钮开关,断开正极按钮开关,复合开关与B端接通,接着,将连接于检测仪器上的针状导体接头扎焊接于负极片上的铝塑膜;若在检测仪器上显示有电流或讯响,则表示电池的负极耳与焊接在负极片上铝塑膜之间是属于短路;反之,如检测仪器无电流讯响指示,则未短路;
如果检测负极耳与正极耳之间是否短路,先闭合负极按钮开关,闭合正极按钮开关,复合开关断开B端接通A端,若在检测仪器上显示有电流或讯响,则表示电池的负极耳与正极耳之间是属于短路;反之,如检测仪器无电流或讯响指示,则未短路。
本发明的有益的技术效果:因采用上述短、断路测试方法,使得可以避免在电池带电后因“盒癌”而导致电池漏液鼓胀的现象发生的,从而有效保证电池质量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聚合物软包装的短、断路测试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所示,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所提供一种聚合物软包装的短、断路测试方法,其工艺流程:首先准备一台短、断路检测仪1,然后对该仪器1的一输入端进行改装,即在该输入端上再并联两条带有正负极按钮开关2、3的线路,一条线路对应于电池正极耳4,另一条线路对应于电池负极耳5。
接着,再将该检测仪器1的另一输出端连接于复合开关的一端,该复合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于一个针状导体接头7。
如果检测正极耳4与焊接于正极片上的铝塑膜6之间是否短路,先闭合正极按钮开关2,打开负极按钮开关3,复合开关8与B端接通,接着,将连接于检测仪器1上的针状导体接头7扎焊接于正极片上的铝塑膜6;若在检测仪器1上显示有电流或发出讯响,则表示电池的正极耳4与焊接在正极片上铝塑膜6之间是属于短路;反之,如检测仪器无电流或讯响指示,则未短路;
如果检测负极耳5与焊接于负极片上的铝塑膜6之间是否短路,先闭合负极按钮开关3,打开正极按钮开关2,复合开关8与B端接通,接着,将连接于检测仪器1上的针状导体接头7扎焊接于负极片上的铝塑膜6;若在检测仪器上显示有电流或讯响,则表示电池的负极耳5与焊接在负极片上铝塑膜6之间是属于短路;反之,如检测仪器无电流或讯响指示,则未短路。
如果检测负极耳5与正极耳4之间是否短路,先闭合负极按钮开关3,闭合正极按钮开关2,复合开关8断开B端接通A端,若在检测仪器上显示有电流或讯响,则表示电池的负极耳5与正极耳4之间是属于短路;反之,如检测仪器无电流或讯响指示,则未短路。
综上所述,因采用上述短路测试方法,使得可以避免在电池带电后因“盒癌”而导致电池漏液鼓胀的现象发生的,从而有效保证电池质量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邦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邦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3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