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垫体温度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3259.4 | 申请日: | 2006-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9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淇闳 | 申请(专利权)人: | 乃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185 | 分类号: | G05D23/185;G05D23/1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温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垫体温度调节装置,为一种能令垫体表面吹散出冷风或热风的技术,例如:可提供汽车座椅、床垫或其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软垫产生温度调节的效果。
背景技术
常见的垫体温度调节方法,大多是直接在垫体内设置冷却装置或增温装置;一般设于垫体内的冷却装置,会需要运用到压缩机、冷媒等装置,因此占用了相当的体积与空间;而设于垫体内的增温装置大多会有温度过高、烫伤使用者或引起火灾的问题;且上述冷却装置与增温装置,并不容易合并实施。
有现有技术在汽车座椅上增设了一个座垫,并采用透气结构来作为座垫的表面,且以一导风单元连接于座垫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间,令汽车空调所产生的冷、暖气能自座垫表面散出。此种实施方式是直接将汽车空调所产生的冷、暖气导入一置放于汽车座椅上的座垫,虽可使得该垫体获得有冷、暖调节的效果,但是,却会让汽车内原本的空调出风口被导风单元所遮盖,而失去原本的空调效果,当然,导风单元的延伸管路还会造成有碍车内观瞻,让汽车空调出风口及其周缘呈现相当难看的管路。再者,此种技术的运用范围仅限于已具备空调是统的环境中,并不适合实施于床垫、一般座椅或其它的软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垫体温度调节装置,以使垫体表面能吹散出冷风或热风,以对垫体的温度进行调节;前述垫体的应用范围包含了汽车座椅本体的座椅及靠背、置放于汽车座椅上方的外加式坐垫、床垫或其它一般软垫。
本发明主要的技术手段,是包含一表面具有透气结构的垫体及一连接于垫体内的导风单元、一连接于导风单元的温度调节器,该温度调节器包含一温度调节片,该温度调节片一侧为作用端、另一侧为散温端;温度调节器对应于作用端设有一作用信道,该作用信道与导风单元连通,且对应于该作用通道设有一第一吹送装置;温度调节器对应于散温端设有一调节空间,并对应于该调节空间设有一第二吹送装置。
其次,温度调节片可进一步以致冷芯片作为实施,而作用端可包含一第一导温片组,散温端可包含一第二导温片组,并且该温度调节器可进一步包含一供致冷芯片、第一吹送装置、第二吹送装置定位的壳体,并且于壳体上对应于第一吹送装置外侧设有一第一保护网、对应于第二吹送装置外侧设有一第二保护网。
再者,本发明还可进一步包含一连接于致冷芯片、第一吹送装置、第二吹送装置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上设有操作接口以供使用者对温度调节片的温度进行调整,并且还可对第一吹送装置、第二吹送装置的吹送风力进行调整;或者,控制单元可内建于壳体中,并而以遥控器作为其操作接口,令使用者能以遥控的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温度与风量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本发明可于垫体内进一步设置一发热单元,该发热单元可采通电后能发热的软质印刷导线或加热丝作为实施,以便发热单元可均匀的铺设于垫体内,而于天气寒冷时,能配合温度调节器所产生的热风,让垫体呈现更保暖的效果。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不需使用压缩机。
2、不需与其它的空调是统连接,即可单独实施。
3、不需占用庞大的设置空间,相当适合应用于汽车座椅、床垫或其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软垫。
4、致冷芯片于作用时,一侧为冷区、另一侧为热区,并且可随电流的逆转而呈现冷区、热区互换的情形,因此,即可透过电流方向的切换,而对作用端进行冷热的切换。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列举出适于本发明实施的方式,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温度调节器分解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温度调节器组合剖视图;
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垫体
11透气小孔
20导风单元
21出风口
22导管组
30温度调节器
31温度调节片
32第一导温片组
33第二导温片组
34第一吹送装置
35第二吹送装置
36第一保护网
37第二保护网
40壳体
41作用通道
42调节空间
43出风口
44散温孔
50控制单元
60遥控器
70发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乃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乃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32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热成形制品的方法
- 下一篇:无线通信终端以及切换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