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压滤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2114.2 | 申请日: | 200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民;杨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智民 |
主分类号: | B01D25/12 | 分类号: | B01D25/12;B01D25/172;B01D25/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91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仓***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压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设备,尤其是指对悬浮液进行过滤处理的快速压滤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压滤机是由止推板、主梁、压紧及拉板装置构成的机架,置于机架主梁上的压紧板、数块滤板及铺设于滤板表面的滤布构成的过滤单元组成;配套系统由液压泵站、入料泵、外围连接管路及电器控制系统组成。压滤机工作时,压紧装置首先推动压紧板将过滤单元压紧于压紧板与止推板之间,使过滤单元形成数个密封良好的滤室,然后由入料泵将待过滤的悬浮液经与止推板入料口相连的管路压入滤室内,悬浮液中的液相穿过滤布形成滤液,经滤板上的滤液通道排出过滤单元;悬浮液中的固相被滤布截留在滤室内形成滤饼,从而使悬浮液中的液相与固相分离,完成对悬浮液的过滤处理。待全部滤室被滤饼充满,悬浮液过滤操作结束后,压紧装置松开压紧板,拉板装置逐一将滤板拉开,滤饼在重力作用下从敞开的滤室脱落,全部滤室卸料结束后一个工作循环完成。
在压滤机工作过程中,由于传统压滤机自身结构设计方面的固有缺陷,导致其存在如下严重不足:
(1)过滤单元的密封采用压紧方式,导致机架受力不合理,尤其是在过滤单元自身重量和滤饼重量产生的重力及压紧过滤单元产生的巨大拉力双重作用下的主梁极易失稳变形;要满足机架的刚度及强度要求,提高整机可靠性,势必要增大机架的整体尺寸及主梁的截面尺寸,直接导致整机重量和制造成本的增加。
(2)滤板采用逐一拉开方式,效率低、速度慢,导致卸料时间过长。
(3)入料采用止推板单一入料口入料方式,各滤室入料均匀性差、速度慢,导致滤板破损率高、过滤时间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压滤机在背景技术中所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压滤机,该压滤机采用双过滤单元对称布置、同时对称拉紧压紧板的拉紧方式压紧过滤单元、过滤单元中滤板分组三次拉开快速卸料及两端移动中间固定三入料口同时入料的三端入料方式设计的全新结构形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压滤机自身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压滤机由机架、两个过滤单元、两块压紧板、拉紧装置及拉板装置组成。其中,机架包括两个端支架、一个中间板、两根顶梁及两根底梁,顶梁及底梁以螺栓连接方式分别对称安装在端支架及中间板的顶部及底部两侧,构成与中间板对称的框架结构机架;中间板两侧依次对称布置一个过滤单元及一块压紧板,每个过滤单元包括一块连接滤板、数块滤板及铺设于滤板表面的滤布,每个过滤单元中的全部滤板分成以连接滤板为界的两组,连接滤板与中间板间的滤板为第一组,连接滤板与压紧板间的滤板数量比第一组滤板数量的两倍多一块为奇数,它们又分成以中间滤板为为界的滤板数量与第一组相同的两组,连接滤板与中间滤板间的滤板为第二组,中间滤板与压紧板间的滤板为第三组,过滤单元中的滤板、连接滤板、中间滤板及压紧板依次通过铰链相连,滤板、连接滤板、中间滤板及压紧板又通过其各自的滚轮吊架悬挂在顶梁上;四个双活塞杆拉紧液压缸以螺栓连接方式分别对称安装在中间板两侧的顶部及底部,它们两端的活塞杆分别与中间板两侧过滤单元两端的压紧板铰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拉紧装置;两个双活塞杆卸料液压缸以螺栓连接方式分别对称安装在两根顶梁的中部,它们两端的活塞杆分别与中间板两侧过滤单元中的连接滤板铰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拉板装置;中间板一侧中部设有一个固定入料口,压紧板外侧中部设有一个移动入料口,两个移动入料口及一个固定入料口共同构成一种两端移动中间固定三个入料口同时入料的三端入料方式。其工作原理是,拉紧系统首先同时对称拉动中间板两侧过滤单元两端的压紧板合拢第二组滤板,然后以同时对称拉紧过滤单元两端压紧板5的拉紧方式压紧过滤单元,开启配套入料泵以三端入料方式入料,待全部滤室被滤饼充满,悬浮液过滤操作结束时,拉紧系统同时松开两端压紧板并移动到指定位置的同时,压紧板通过铰链依对称次拉开第三组滤板卸料,拉板系统再沿相同方向推动连接滤板合拢第三组滤板的同时,连接滤板通过铰链依次对称拉开第一组滤板卸料,最后拉板系统反方向拉动连接滤板,合拢第一组滤板的同时,连接滤板通过铰链依次对称拉开第二组滤板卸料,至此一个工作循环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智民,未经王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21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