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可变控流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098538.6 | 申请日: | 2006-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雄 |
| 主分类号: | F02D9/02 | 分类号: | F02D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口 节气 之间 可变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可变控流的方法及装置,于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具备回复力作用的单向活门,可调整操控引擎,使引擎快速达到相对于现有自然进气时相应于各真空度的各转速,以及控制各转速燃烧所需的空气量,适于应用在车辆的引擎,以及类似用途的引擎上。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进气系统中,均以“各进气管段内部及其通道要求保持畅通无阻,即减少或移除任何可能阻碍进气的装置或机构”为最基本的主题。现有汽车的进气系统中,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并无单向控制进气的方法及装置。
现有汽车的进气岐管位于节气门后、各燃烧汽缸前的进气管段,通常设置成各进气岐管长度相同;低转速时由于汽缸活塞动作产生吸力较高,所以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较高,高转速时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即较低;而较长的进气管有利于低转速时的扭力表现,但不利于高转速时的扭力及马力等各项表现时的需求;再者,踩踏油门动作行程的深浅,即为节气门的开度,即决定进气量,进而决定喷油量;又节气门的开度即相对应于引擎各不同的转速,当然,不同档位的不同转速即相对应于引擎各不同的真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可变控流的方法及装置,可调整操控引擎、使引擎快速达到相对于现有自然进气时相应于各真空度的各转速,于快速踩踏油门动作时,能有效改变使快速反应加速,回馈反应于各转速时的扭力及加速表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可变控流的方法,包括:于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具备回复力的单向活门;以及使单向活门与节气门以及进气岐管产生相对应的作用,藉以调整操控引擎,使引擎快速达到自然进气时相对应于各真空度的各转速,而有效改变引擎的真空度和转速。
在上述方法中,进一步优选的包括:单向活门是设有一中空的固定管,固定管的内部空间形成进气通道;于固定管的进气通道中设至少一个单向活叶;设置具有回复力的回力部,连结于所述单向活叶上,使单向活叶在进气通道中保持常闭状态,而在引擎汽缸吸入空气时打开单向活叶;以及设一支持部,将单向活叶支持和固定于单向活门的固定管中。于单向活门的进气面,附加设置一止漏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可变控流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具备回复力的单向活门,设于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使所述单向活门与节气门以及进气岐管产生相对应的作用,并藉以调整操控引擎,使引擎快速达到自然进气时相对应于各真空度的各转速,而有效改变引擎的真空度和转速。
在上述装置中,进一步优选的是,单向活门是包括一具单边缩口的固定部、具有至少一个单向活叶的单向部、支持部、以及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的回力部,其中固定部固定单向部,而回力部则借助弹簧的回复力使单向活叶保持常闭的状态,而在引擎汽缸吸入空气时,打开单向活叶。
在上述装置中,进一步优选的是,于单向活门的进气面,附加设置一止漏装置。
在上述装置中,进一步优选的是,固定部是中空的固定管,其内部形成进气通道,其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单向部由一对单向活叶枢接耦合组成,枢接处具有至少一个轴孔,支持部包括一固定杆,单向活叶是径向地设于固定管中而封闭所述进气通道,而固定杆穿越于单向部的轴孔与固定部的固定孔,而将单向部支持固定于固定部上。
本发明的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可变控流方法及其装置,打破传统进气系统中,均以“各进气管段内部及其通道要求保持畅通无阻,即减少或移除任何可能阻碍进气的装置或机构”为最基本的主题;在本发明各次实测基础有力验证下,应可相信是一新而富有实用性的创作。
本发明归纳现有汽车于有关进气系统的各项繁冗原理,研创出仅以简单方法及装置即能获得相当高效程度的各项回馈,不仅不妨碍正常加油,其能快速反应且优于原车各转速时的扭力,更可以操控是否需要引擎有效快速加速,亦能使自动变速时变换档位动作更加顺畅,复更能直接节省耗能,值得各所述产业尤其现存既有车辆使用,更值得新车设计时采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进气口至节气门之间可变控流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单向活门;10固定部;100固定管;101缩口;102固定孔;20单向部;200单向活叶组;201单向活叶;202单向活叶;203轴孔;30回力部;300弹簧;40支持部;400固定杆;401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雄,未经张俊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85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