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太网转发数据的方法和一种以太网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098512.1 | 申请日: | 2006-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邓柱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润湘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以太网 转发 数据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以太网转发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以太网划分成多个网络域,给每一个网络域分配唯一域地址;所述每一个网络域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网桥,给每一个网桥分配域内唯一网桥地址;给连接到域内网桥的用户设备或其它网络分配分域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分域MAC地址包含其所属域对应的域地址、所连接的域内网桥对应的网桥地址以及区分不同用户设备或网络的客户地址;
当网桥接收到以太网数据帧时,根据自身指定的学习掩码长度和配置的MAC学习匹配表,学习数据帧中携带的分域源MAC地址,获取转发掩码长度,生成对应的转发匹配表表项存储到自己的MAC转发匹配表中;并根据数据帧中携带的分域目的MAC地址匹配本地保存的MAC转发匹配表,根据匹配到的对应表项进行数据转发或直接发送给目的用户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到所述数据帧的各网桥在本地保存的MAC转发匹配表中没有匹配到对应表项,则将接收的数据帧广播给与自身相连接的其它网桥和用户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一个网桥在网络中的连接关系,指定唯一一个学习掩码长度;所述MAC学习匹配表包含:所述分域源MAC地址和对应的转发掩码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域源MAC地址可以采用缺省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C学习匹配表至少包含:所述分域源MAC地址,对应指定的学习掩码长度以及对应转发掩码长度。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C转发匹配表至少包含:所述分域目的MAC地址,对应转发掩码长度和网桥出端口标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网桥MAC转发匹配表表项的具体生成方法,包括:
将所述分域源MAC地址采用网桥指定的学习掩码长度匹配配置的MAC学习匹配表,获得与该源MAC地址对应的转发掩码长度;
将接收的数据帧的所述源MAC地址与对应的转发掩码长度等长的高位地址字节作为MAC转发匹配表的目的MAC地址的对应高位地址字节,将目的MAC地址的其余低位地址字节置为0;
将接收所述数据帧的网桥端口的对应端口标识作为所述MAC转发匹配表的网桥出端口标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分域目的MAC地址匹配本地保存的MAC转发匹配表进行数据转发,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MAC转发匹配表中存储的分域目的MAC地址与其对应转发掩码长度等长的高位地址字节,与所述数据帧的分域目的MAC地址的对应字节比较,若两者相同,则确定为匹配成功,通过该对应表项中记录的网桥端口发送所述数据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与用户设备相连接的客户侧网桥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数据帧时,首先将数据帧中携带的常规MAC地址置换成对应的所述分域MAC地址,再根据数据帧携带的分域目的MAC地址及网络结构,由该客户侧网桥或通过其它网桥将所述数据帧发送到目的用户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侧网桥还保存有反向MAC映射表;所述反向MAC映射表中记录各用户设备置换后的所述分域MAC地址和置换前的常规MAC地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以太网中各个独立的接入网和汇聚网划分为不同的网络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网所在网络域采用MAC堆栈技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域MAC地址为单播MAC地址;所述分域MAC地址长度为48比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85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