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治具及组装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97766.1 | 申请日: | 2006-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治具及组装方法,特别是指一种连接器已经固定,而软板尚未固定,在此种情况下连接此两者的组装治具及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近年来便携带式设备的大量开发和应用,电子通讯类产品的体积越来越精巧,而产品的功能要求越来越丰富和强大。一方面要求电路越来越复杂,一方面给电路硬件提供的空间越来越狭小。这就促使了软板产品的大量应用。软板可以集成复杂的线路于其上并且可以折迭,可以很方便的处理各个电路模块的连接。但是软板本身具有弹性,其连接端一般有很多线路需与连接器的管脚一一对接,在连接各电路模块时一般为了配合机构的要求,软板需要经过回折或变向后插入连接器,这就要求组装时要提供两个力:即一个力要牵引软板插入目标连接器,另外一个力用来克服由于软板自身的弯曲或折迭所产生的弹力。但是由于产品整体的便携式要求给各个电路模块预留的空间很狭小,这就造成了产品组装,特别是软板和连接器相连接的很大的困难,耗费人力和工时,过多的手工组装的动作容易造成周边电子元器件甚至电路模块的损坏。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满足软板如上述对两个力的要求,实现软板和连接器的便捷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的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治具及组装方法。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治具,其用于将一软板的插入部插入至一连接器中,该组装治具包括一软性基部;软性基部的一端设有一粘贴部,且该粘贴部的表面具有黏性,此粘贴部用以粘贴软板,以通过此组装治具的移动来带动软板的移动;软性基部的另一端设有一作动部,作动部用以施加外力以牵引此组装治具,从而带动软板的插入部插入至连接器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方法利用上述组装治具,该组装治具包括一软性基部;软性基部的一端设有一粘贴部,且该粘贴部的表面具有黏性,此粘贴部用以粘贴软板,以通过此组装治具的移动来带动软板的移动;软性基部的另一端设有一作动部,作动部用以施加外力以牵引此组装治具,从而带动软板的插入部插入至连接器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组装治具的粘贴部粘贴至软板插入部的前端,牵引该组装治具的作动部向连接器的方向移动,同时在粘贴部上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使软板的插入部插入连接器,盖上连接器的上盖,移除组装治具,软板和连接器就顺利组装在一起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仅仅利用简单的材料和低廉的成本就可以大大提升效率和组装良率的优点。
为对本发明的目的、方法及其实施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治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组装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治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组装示意图。
图5所示为软板和连接器经组装后的组装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本发明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治具及组装方法适用于将一软板105插入至一连接器104内,其中,软板105上需插入连接器104的部分为插入部106。
如图1所示,本发明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治具100包括一软性基部1001,软性基部1001可为长条形单面具有黏性的胶带,软性基部1001的一端设有一粘贴部101,且该粘贴部101的表面具有黏性以用于粘贴至软板105的表面。软性基部1001上靠近粘贴部101的区域设有一隔离部102,且该隔离部102不具黏性以利于组装治具100与软板105隔离。软性基部1001的另一端设有一作动部103,且该作动部103不具黏性以便于使用者握持或其它器具夹持。且当软性基部1001为长条形单面具有黏性的胶带时,隔离部102和作动部103则为粘贴于胶带表面的单面胶或纸片。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第一种软板和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方法通过图1所示的组装治具100以达成,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77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