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外科缝合手术的夹持器械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93340.9 | 申请日: | 2006-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4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仕林 |
| 主分类号: | A61B17/03 | 分类号: | A61B17/03;A61B17/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2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外科 缝合 手术 夹持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手术使用的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镊子等夹持器械的夹持部位改进。
背景技术
在进行外科手术的缝合操作时,需要用到镊子和血管钳等可夹持组织的器械。使用传统的镊子或血管钳等夹持器械进行缝合操作时,医生只能通过目测和手感把握缝合部位并运行缝针,完全是靠个人操作经验和熟练的技术才能保证缝合质量。为了解决现有夹持器械存在的问题,中国专利号CN200320130252.3提出了“一种手术镊子”的发明。虽然,该发明提出了“相互交错的矩形凹凸肋条,镊头一侧开设有相对的进针导槽,镊臂上刻有尺度”的技术方案。但是,该技术方案中的“矩形凹凸肋条”只有夹持作用而不能控制夹持量,“进针导槽”有助于进针而无助于定距进针,尤其不能控制针距过宽或过窄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外科缝合手术的夹持器械,它不但具有夹持功能,而且还能引导缝针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外科缝合手术的夹持器械,夹持器械包括夹持片,夹持器械上的夹持片由上夹持片和下夹持片构成,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之间有定位舌,或者上夹持片和下夹持片前端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至少有2个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有以下进一步的方案:
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之间有定位舌时,夹持片端部的中间或两侧有进针导向槽。
所述进针导向槽上有进针导向部位。
所述定位舌与上夹持片或下夹持片构成可活动结构,定位舌上有锁定机构。
所述定位舌为弹性结构。
所述上夹持片或下夹持片上设置有长槽。
所述定位板上的齿距大于2毫米。
上夹持片和下夹持片为弯曲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上夹持片与下夹持片之间有定位舌,或者上夹持片和上下夹持片前端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至少有2个齿。通过定位舌或定位板能帮助施术者快速把握缝合部位,不但可大幅度提高手术的缝合质量,而且还能缩短缝合时间,尤其能把握组织边缘,即使在较小的操作空间内也可准确地把握夹持深度或缝合部位,不但能提高缝合速度,而且有利于实现缝合部位受力均匀的目的,特别是对防止输尿管、输卵管、气管、消化道、全身各部位大小血管的吻合可能发生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以及心血管手术时因缝合不良而出现的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或减少出血与输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发明能使医生快速掌握缝合技术,有利于普遍提高外科医生的缝合水平,对于腔镜下缝合技术的培训具有突出的优势。另外,本发明还适用于缝合要求较高的美容手术,可以简化手术伤口的缝合过程,有助于实现松紧适度的皮肤层无张力缝合。
本发明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后还有以下优点:
所述夹持片端部的中间或两侧有进针导向槽时,缝针可通过进针导向槽进入,进针过程中不会因为手的抖动而影响进针位置,有利于减小缝针对组织的损伤而具有微创意义。
所述进针导向槽上有进针导向部位,可缩短进针时的搜索时间,缝针接触到进针导向部位,即可轻易滑入进针导向槽。
所述定位舌与上夹持片或下夹持片构成可活动结构,定位舌上有锁定机构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夹持距离并固定定位舌。
所述定位舌为弹性结构时,可使定位舌接触硬物时有退让余地。
所述上夹持片或下夹持片上设置有长槽时,可在使定位舌在运动过程中伸入夹持片上的长槽。
所述定位板上的齿距大于2毫米时,可以设计多种规格的定位齿以适合不同的手术缝合需要。
上夹持片和下夹持片为弯曲结构时,有利于施术者根据不同的缝合特点把握夹持角度和缝合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仕林,未经陈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33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及其内容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电动手持式工具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