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机车发光把手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90055.1 | 申请日: | 2006-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6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煜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26 | 分类号: | B60Q1/26;B62J6/00;G09F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海生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机 发光 把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用于汽车、机车(亦称摩托车)的把手结构,尤其指一种汽机车发光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社会经济及生活习惯的进步,汽机车成为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然而汽机车数量的暴增,致使交通混乱及拥挤,再加上汽机车的警示灯仅包括设于汽机车前、后正面的大灯、尾灯及方向灯,因此行车于汽机车旁边时,皆无法透过警示灯的显示,而了解汽机车行车的动态,尤其于光线不足的晚上,更是无法掌握旁车的交通状况,进而形成行车的危险期,显然在路上开车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汽机车仍有于旁侧增加警示灯具的必要。
有鉴于上述缺失弊端,本发明人认为其有急待改正的必要,遂以其从事相关产品设计制造的多年经验,及其一贯秉持具有的优良设计理念,针对以上不良处加以研究创作,在经过不断的努力后,终乃推出本发明的汽机车发光把手结构,其以更优良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机车发光把手结构,其在于克服传统结构的上述缺陷,具有更明显清晰的安全警示效果,以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益。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汽机车发光把手结构,主要由把手主体、发光装置及导光装置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把手主体,为一杆体,且此杆体的中段内侧处预设一凹部,用于使用者的握裹,凹部中预设一槽孔,此槽孔周缘预设卡掣部,用以卡掣导光装置,且槽孔侧端预设一贯穿孔供导光装置的凸部穿设,而贯穿孔与一容室相连通,此容室预设一对螺孔,在容设发光装置后通过螺丝穿设定位,槽孔另一侧端预设内螺孔供内螺丝穿设定位,另外,此杆体两端内侧固设上连接部及下连接部,用以将把手主体定位于车门;
发光装置,包括一凹状的上固定座,且上固定座内缘侧边预设一开孔,用于LED灯穿设,于穿设后在LED灯上套有一垫圈,可使LED灯产生聚光作用,以及,上固定座内缘另一侧边预设一对定位杆,用于电路板的定位,另外,上固定座的侧边预设一对上定位孔,用以螺丝穿过下固定座的下定位孔;
导光装置,包括一透明片体,且片体的侧端预设一穿孔,用于内螺丝穿设,此片体的另一侧端预设具有凹槽的凸部,以利LED灯投光,另外,片体的外侧固定有一透明的外片体,以利光线四射而出。
其中:导光装置的片体内侧预设一反光片,用于增强投光的效果。
其中:导光装置的片体刻有标语文字,可在投光后产生具有光束的文字。
其中:把手主体固设于机车尾端的两旁侧,其亦可供机车于夜间及转弯时把手发出光线,做为转弯的警示功效。
本发明有益效果: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可提供汽机车于夜间及转弯时把手发出光线,做为转弯警示的优点,使位于汽机车侧面的旁人得以轻易察觉到移动中的来车,进而得以确实掌握周遭环境的交通情况,利于在紧急情况发生前及早作出反应,达到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更能大幅提升产品的使用效益,以迎合广大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零件分解立体外观图。
图2: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3:本发明实施的剖面示意图。
图4:本发明A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于机车尾端两旁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汽机车发光把手结构〔请参阅图1〕,主要由把手主体1、发光装置2及导光装置3所构成;其中:
把手主体1,指一杆体11,且此杆体11的中段内侧处预设一凹部12,以利使用者的握裹,又于凹部12预设一槽孔13,于此槽孔13周缘预设卡掣部14,以利卡掣导光装置3,且于槽孔13侧端预设一贯穿孔15,供导光装置3的凸部34穿设,而贯穿孔15连通一容室16,于此容室16预设一对螺孔161,在容设发光装置2后藉由螺丝162穿设定位,又于槽孔13另一侧端预设内螺孔17,供内螺丝171穿设定位,另外,于此杆体11两端内侧固设上连接部18及下连接部19,以利将把手主体1定位于车门;
发光装置2,指一凹状的上固定座21,且于上固定座21内缘侧边预设一开孔22,以利LED灯23穿设,于穿设后在LED灯23套上一垫圈231,可让LED灯23产生聚光作用,及于上固定座21内缘另一侧边预设一对定位杆24,使电路板25的电路孔251固定,另外于上固定座21的侧边预设一对上定位孔26,以利螺丝162穿过下固定座27的下定位孔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煜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煜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00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垃圾再发酵方法
- 下一篇:用格氏反应试剂原料替代生产甲睾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