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闪烁型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9980.2 | 申请日: | 200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2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蓝东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谢丽娜;陈肖梅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烁 背光 模块 及其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一遮光带及转轴形成的闪烁型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在操作时,是循序地逐条开启扫描线,线上每一晶格中使用一薄膜晶体管控制晶格是否开启,开启时再利用数据线将适当电压写入晶格的像素电极,利用像素电极控制液晶是否让光通过,但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借助于一背光模块提供其光源。
传统的背光模块的光源为持续型(Hold Type),其光源开启时间长,光是否穿透液晶显示面板由栅极控制,而栅极开启晶格的像素电极时,反应时间慢且留有残影,因而降低画面品质,故将背光源改为闪烁型背光源(Impulse Type)。
现有技术是利用一反向变压器(Inverter)控制灯管的明亮,交错开启及关闭状态以产生闪烁型背光源,且必须与栅极讯号同步,但灯管因为开启或关闭时的反应时间慢易发生时脉不同步而造成影像叠影现象。请参考图1光源的亮度-时间关系图,反向变压器开始充电因而灯管进入开启态110,灯管亮度逐渐上升,关闭时开始放电而进入关闭态120而逐渐关闭灯管,请参考图2,配合栅极开启状态说明此种方法所造成的问题,在时间点500,灯管进入关闭态120但未完全关闭,而栅极已开启如图中电压波形200,在时间点500后,灯管未完全关闭而栅极已开启,对于一个动画而言,前一个影像未完全消除而后一个影像已出现,因而造成叠影300。
为解决闪烁型背光源的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一闪烁型背光源的技术,请参考图3,以一柱壳型的反射板620环绕光源610,在反射板620上保留一缺口作为光的射出口,并利用一转轴控制反射板620的旋转速度,当光射出抵达显示面板900时,光所照射的区域为开启态910,未被照射的区域为关闭态920,如此可以提供较完整的方波,请参考图4,对一扫描线而言,面板的开启态910将对应到亮度-时间关系图中的开启态410,而面板的关闭态920对应到亮度-时间关系图中的关闭态420,因为此种方式提供的方波较为完整,所以可降低叠影发生的现象,使画面更清晰,但因为要与扫描频率配合,所以其转轴的转速不易控制,且在二个灯管的光线交会区会有辉度不均的现象。
新的闪烁型背光源的技术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之一目的提供一种辉度均匀及易于控制其频率的背光源模块。
奔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液晶显示面板的闪烁形背光模块。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闪烁形背光模块,包含:
一平面光源;
二转轴置于该平面光源的二侧;及
一遮光带包含透光部及遮光部,环绕于该二转轴且包围该平面光源,并经由该二转轴旋转以带动该遮光带。
闪烁式背光源的光源为一面光源,或共平面排列的多数灯管。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含一背光模块及一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器面板具有多数扫描线,并依一定顺序及一定的周期打开该多数扫描线,其特征在于其背光模块为一闪烁式背光源模块,该背光模块的转速配合扫描频率即可获得最佳化的转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闪烁型背光源亮度-时间关系图。
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栅极开启时闪烁型背光源亮度-时间关系图。
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源单位结构图。
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栅极开启时闪烁型背光源亮度-时间关系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结构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遮光带结构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栅极开启时闪烁型背光源亮度-时间关系图。
图中符号说明:
110 开启态 410 开启态
120 关闭态 420 关闭态
500 时间点 710 光源
200 开启电压波形 720 遮光带
300 叠影 730 转轴
900 显示面板 740 腔体
910 开启态 700 背光模块
920 关闭态 721 透光部
610 光源 722 遮光部
620 反射板 810 开启态
820 关闭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99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模块
- 下一篇:一种利用电铸技术制造旋转异型金属微孔喷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