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在制备蚕药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8112.2 | 申请日: | 2006-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1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元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元铎 |
主分类号: | A61K31/522 | 分类号: | A61K31/522;A61P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247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乙氧 甲基 嘌呤 制备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的用途,尤其涉及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在制备蚕药中的用途;属于生物和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家蚕病毒病的危害一直困扰着养蚕业,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是当前养蚕业影响产量和茧质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人们通过加强蚕窒蚕具消毒、蚕体蚕座消毒、桑叶叶面消毒、改善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预防,虽有成效,但总不满意。医药和兽药领域开发的药物为我们提供了基础条件,筛选现有的药物,寻找能防治家蚕病毒病的药物,十分重要,且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溶于水,才能喷洒桑叶给蚕添食,满足家蚕给药途径单一的要求。
2、无异味、蚕不拒食,食下才能产生药效,满足蚕药只能靠其自主食下的特性。
3、疗效确切,通过人工发病模型对蚕病有确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效果优于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同类蚕药,满足防治蚕病的要求。
4、对家蚕安全无毒副作用,不影响其生理发育,不影响蚕茧产量。
5、对家蚕的茧质、丝质无不良影响。
6、对家蚕的种卵无不良影响。
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通用名为阿昔洛韦,分子式:C8H11N5O3,它能选择性抑制DNA多聚酶,阻止DNA合成。抗病毒谱较窄,对I型和II型单纯疱疹作用最强,对带状疱疹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虽然阿昔洛韦在医药上是一个成熟产品,但是应用于蚕药尚未报道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的新用途,即在防治家蚕病毒病中的新应用。
实际上,本发明涉及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在制备蚕药中的应用。
尤其涉及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在制备防治家蚕病毒病药物中的应用,更具体的说所述的蚕病毒性病为核型多角体病。
在上述用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制备的药剂可以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中所述的剂型。作为优选,所述的药剂为胶囊剂。
在上述的应用过程中,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的浓度为25ppm~100ppm。
作为优选,9-(羟基乙氧甲基)鸟嘌呤的浓度为50ppm。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将用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阿昔洛韦)的药理试验结果来说明其在制备蚕药中的新用途。同样用以来说明在本发明的应用过程中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使用剂量的不同对蚕病的的治疗效果也有所区别。
1、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对家蚕核型多角体(NPV)病的预防效果试验样品:
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白色粉末)使用时分别配成100ppm、75ppm、50ppm、25ppm四种浓度。
大青叶合剂:市售,按使用说明,每支加水500ml
强力碘溶液:市售,按使用说明5支加水1000ml
试验动物:
家蚕:箐松×皓月(由江苏省蚕种公司提供);
病毒: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B)(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生理病理室保存),-20℃保存,使用前复壮后多次离心纯化,血球计数板计数,配成2×108母液。
试验方法:
分别给5龄起蚕添食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大青叶、强力碘溶液8小时,再以2×106、2×107、2×108NPB添食攻毒8小时,正常饲养一周调查发病率;结果见下表1:
表1: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对家蚕NPV病的预防试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元铎,未经周元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8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