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6327.0 | 申请日: | 2006-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2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朴宗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昆山)电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6 | 分类号: | H04M1/26;H04M1/53;H04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威;张金海 |
地址: | 21533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移动 通信 终端机 有线 电话机 拨号 方法 | ||
1、一种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具备红外线通信组件的移动通信终端机和有线电话机,通过在移动通信终端机中设置的红外线组件的周期性扫描,判断在已设定的一定区域内,上述有线电话机是否存在的判断步骤;
若上述有线电话机存在,在用户按下输入按键执行快捷号码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终端机的红外线通信组件将快捷号码的电话号码传送到有线电话机的传送步骤;
上述有线电话机中所设置的红外线通信组件接收快捷号码的电话号码,对此电话号码进行自动拨号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上述快捷号码功能时,在选择窗中显示是否通过红外线通信组件将该快捷号码的电话号码传送至上述有线电话机,只在用户确认要传送的情况下,电话号码才向上述有线电话机传送。
3、一种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具备红外线通信组件的移动通信终端机和有线电话机,通过在有线电话机中设置的红外线组件的周期性扫描,判断在已设定的一定区域内,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机是否存在的判断步骤;
在具备红外线组件的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机存在的情况下,判断从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机的红外线通信组件中是否接收到一定的数据的步骤;
在上述判断结果是从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机的红外线通信组件中接收到了一定的数据,并且此数据为电话号码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电话号码自动拨号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接收到的一定数据为电话号码本时,在上述有线电话机的存储器中存储所接收到的电话号码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判断结果为所接收到的数据为终端机中存储的电话号码本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对现有的已存储的电话号码本备份或删除,对于用户所做的选择以一定的声音通过扬声器输出或者在显示窗中显示出选择选项,根据上述用户的选择,决定将现有的电话号码本备份或者删除后,对上述所接收到的电话号码本进行存储。
6、一种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若具备红外线通信组件的移动通信终端机和有线电话机处于所规定的区域内,通过分别设置的红外线组件的周期性扫描,将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机和有线电话机相连接的步骤;
根据用户的操作,通过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机的红外线通信组件向有线电话机传送想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的传送步骤;
上述有线电话机红外线通信组件接收所传送的电话号码,自动拨号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机中向有线电话机传送电话号码的传送步骤,用户执行输入按键的快捷功能的情况下,该快捷号码的电话号码是否向有线电话机传送的选择窗被显示;
在上述选择窗的选项中选择了传送项时,上述快捷号码的电话号码向有线电话机传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于用户在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机输入电话号码,根据该被输入的电话号码已设置的功能键输入,从上述终端机的红外线通信组件向上述有线电话机传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有线电话机中对接收到的电话号码自动拨号步骤,判断从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机的红外线通信组件中是否接收到一定的数据的步骤;
若上述判断结果是从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机的红外线通信组件中接收到了一定的数据,并且此数据为电话号码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电话号码自动拨号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移动通信终端机的有线电话机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有线电话机中对接收到的电话号码进行自动拨号时,通过有线电话机中设置的扬声器输出上述拨号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昆山)电脑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昆山)电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63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