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机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84530.4 | 申请日: | 2006-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8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庆辉;何昭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F02B67/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摩托车机油泵,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提高机油泵稳定性与耐用性的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引擎的润滑系统如图1所示,该润滑系统基本上是由相连通的机油箱10、机油泵11、以及输送管路12所构成,借由机油泵11的抽送机油箱10内的机油(即润滑油)不断经由输送管路12流至引擎E适当处如摇臂E3、曲轴2、活塞E1以及汽缸E2内壁间,以润滑引擎E,最后机油将再被回收至机油箱10内,如此重复循环使用,以达润滑引擎E的目的。
其中,有关机油泵11的部分,如图1、2所示,该机油泵11是借由螺固元件S而螺固在曲轴箱3上,借此来令机油泵11具有稳定的定位,进而可以稳定的抽送机油。另于机油泵11的一侧连接一驱动轴112,该驱动轴112上设有一驱动齿轮113,另在驱动轴112近末端处盖设一集油盖114,该集油盖114借由螺固元件S而螺固在曲轴箱3上,集油盖114是一向外凸设的盘体,借此至少可积存部份机油,当引擎E成倾斜时,该集油盖114因仍积存有机油,所以仍能使驱动齿轮113及驱动链条22获得机油的润滑,而可保持正常运转及减少磨损。另于集油盖114外侧套设有一水冷却用水泵111,该水泵111借由一被动轴1111来与驱动轴112的套设座115相连接,借此来令水泵11
1可与机油泵11连动。
机油泵11的运作,主要是借由一驱动链条22来带动,该驱动链条22的一端套设在曲轴2的传动齿轮21上,另一端则套设在驱动齿轮113上,当引擎E被开启运作时,引擎E中的曲轴2即可借由驱动链条22来带动驱动轴112,驱动轴112进而可带动机油泵11转动,借此机油泵11即可将机油不断的抽送,经由输送管路12流至引擎E适当处如摇臂E3、曲轴2、活塞E1以及汽缸E2内壁间以润滑引擎E。
上述习用的机油泵11固然已能达到抽送机油,并能润滑引擎E的目的,然而该驱动轴112的支承,主要是借由与机油泵11连接端来获得支承,因此驱动轴112的另一端是成一悬臂状,其虽与水泵111的被动轴1111相连接,但水泵111的被动轴1111本身亦为一悬臂状,此种习用机油泵11,由于上引擎E的转速并非恒定,会因车辆的需求而有高低不同的转速变化,因此该驱动轴112非常容易因引擎E转速的剧烈变化而产生偏摆,而造成驱动链条22因驱动轴112的晃动,致使驱动链条22也跟着抖动,进而产生较大的间隙及产生噪音,更甚者、驱动轴112因长期剧烈的晃动,会导致其耐用性欠佳。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较完善的机油泵结构,实为摩托车业者极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机油泵,可提高机油泵稳定性及耐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机油泵,该机油泵的一端是被曲轴箱所支承,另一端连接驱动轴,该驱动轴近末端处套设有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借由驱动链条与曲轴相连接,并在驱动齿轮外侧设集油盖,在该驱动轴的末端连接有水泵;该曲轴通过驱动链条带动驱动齿轮与驱动轴,并促使水泵连动,其特征在于:
在该驱动轴上还套设有支承托架,且该支承托架是位于该机油泵与该套设座之间,借此可加强支撑驱动轴的悬臂,进而可提高驱动轴的稳定度。
所述的摩托车机油泵,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轴上且于机油泵与支承托架之间还套设有止挡环。
所述的摩托车机油泵,其特征在于:该支承托架设有孔座及固定座。
所述的摩托车机油泵,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上具有数个固定孔。
综上所述,将本发明的摩托车机油泵的构造及其进步功效说明如下:本发明的摩托车机油泵,至少包括有一机油泵、水泵、一驱动轴、一支承拖架、一驱动齿轮、一集油盖,该机油泵的一端是被曲轴箱所支承,另一端连接驱动轴,该驱动轴近末端处套设有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借由驱动链条与曲轴相连接,并在驱动齿轮外侧设集油盖,在机油泵的驱动轴最末端,与水泵的被动轴相连接,借此曲轴可将动力借由驱动链条,来带动驱动齿轮与驱动轴,促使机油泵运作并可带动水泵,其主要在于;在该驱动轴上套设一支承托架,且该支承托架是位于机油泵与套设座之间,借此来令驱动轴与机油泵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支承点,驱动轴与支承托架连接处形成第二支承点,亦即可使驱动轴至少具有二个支承点,而可有效的加强支撑驱动轴的悬臂,并可增进驱动轴的刚性强度,进而可提高机油泵稳定性及耐用性。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现有引擎润滑示意图。
图2是现有机油泵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45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