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电磁锁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1434.4 | 申请日: | 200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4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郭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晋宏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7/02;E05B63/1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婉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电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尤其涉及一种可由计算机控制电磁装置解除止抵状态,配合锁匙经第一锁匙孔而开锁,也可由另一锁匙经第二锁匙孔解除止抵状态而开锁,开锁后,利用第二锁舌形成稳固定位,有效防止误锁、忘记关锁的问题,具安全性能好与操作方便的优点的安全电磁锁。
背景技术
一般金库、保险箱所使用的锁具,为了达到防止非法开启,又兼具有私密性与方便开启的效果,都是设计由两支锁匙,经锁具上不同部位的两个锁匙孔插入,通过两支锁匙同步驱动锁具内的锁芯装置才能开启。这种锁具虽具有较佳安全性能,但是锁具内部必需设置两组互为连锁运动的锁芯装置,故,这种锁具整体体积无法缩小,内部结构也较为复杂,造价高,损坏后不便维修,诸如此类的缺点是现有锁具所常见。
现有的另一种可与计算机连接,利用密码输入感应启动电磁装置锁具内部扣件,再配合锁匙开锁的电磁锁,虽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且安性高的优点,但是此类电磁锁也受电磁装置结构的限制,容易造成安全顾虑,譬如计算机系统当机故障时,或临时停电造成计算机出现无法操作等情况,就不能顺利开启电磁锁。
除此以外,无论是现有的机械锁或电磁锁,大都会设置第二锁舌,利用其自由伸缩的特点用于防止误锁、防止忘记关锁的问题;但是现有所见的上述第二锁舌结构,因为锁舌会自由伸缩运动,使得金库、保险箱门的防误锁功能不佳,且关门后无法察觉是否确实关锁,也会因此造成锁具操作的困扰,始终并非理想实用。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一代安全电磁锁,可以有效改善现有产品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锁具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电磁锁,可通过计算机控制电磁装置解除止抵状态,配合锁匙经第一锁匙孔开锁,也可由另一锁匙经第二锁匙孔解除止抵状态而开锁,具有安全性能好,操作方便性的优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电磁锁,开锁后,第二锁舌前端凸伸至壳体外部,利用第二锁舌的凸座触压一钢球,使第二锁舌形成较稳固的定位,能确实有效防止误锁、防止忘记关锁的问题,大幅提升操作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安全电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锁舌,通过一锁匙经壳体上第一锁匙孔置入而控制第一锁舌向外凸伸或内收于壳体,第一锁舌末端设有弹性扣,利用弹性扣止抵于壳体的凸缘而使第一锁舌不能任意内收运动;
一弹性滑块,位于壳体内部第一锁舌的延伸段底端,通过另一锁匙经壳体上第二锁匙孔置入而控制弹性滑块于延伸段底端滑移运动,以解除弹性扣的止抵状态;
一电磁装置,位于壳体内部第一锁舌的延伸段上端,使电磁装置的电磁感应面,恰对应于弹性扣,该电磁装置经导线连接于计算机,经由计算机输入正确密码而启动电磁装置感应弹性扣运动,以解除弹性扣与壳体凸缘间的止抵状态;
一第二锁舌,位于壳体内部第一锁舌上端,关锁时第一锁舌凸伸至锁孔,该第二锁舌即内收于壳体内部,开锁时第一锁舌内收至壳体内部,该第二锁舌凸伸于壳体外,利用第二锁舌的自由伸缩而防止误锁。
前述的安全电磁锁,其中第一锁舌包括:一延伸段,该延伸段末端设置弹性扣,该弹性扣枢设在第一锁舌延伸段末端的一枢轴上;一弹簧,其设置在弹性扣与延伸段末端之间,弹性扣受弹性张力而使前端向下,恰止抵于壳体的凸缘,使第一锁舌不能任意内收运动而无法开锁。
前述的安全电磁锁,其中弹性滑块包括:一弹簧,是设在弹性滑块端面与壳体内壁面之间,弹性滑块位于第一锁舌延伸段底端的另一端面而形成接触端,当锁匙由第二锁匙孔置入,控制弹性滑块滑移运动时,通过接触端推举弹性扣,即解除弹性扣与壳体凸缘间的止抵状态。
前述的安全电磁锁,其中第二锁舌包括:底缘设有凹部,该凹部内设有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一弹簧套设在第一横杆上;一凸座凸设于第二横杆侧端面;一钢球位于第一锁舌与第二锁舌之间,自壳体底缘凸伸的两凸座间的空间中;当开锁而使第二锁舌凸伸出来时,可由第二横杆的凸座推挤钢球向下,使钢球受到挤压,从而使第二锁舌获得稳固定位,不致轻易内收于壳体内,有效防止误锁、防止忘记关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晋宏,未经郭晋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14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