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0959.6 | 申请日: | 200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9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源生;萧逢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太燃料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6 | 分类号: | H01M8/06;H01M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阳极 反应 气体 排放 处理 装置 燃料电池 系统 | ||
1.一种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燃料电池组,包括:
一阳极气体入口,用以导入一阳极气体供应源供应予燃料电池组的阳极气体;
一阳极气体出口,用以排出阳极未反应气体;
一阴极气体入口,用以导入一阴极气体供应源供应予燃料电池组的阴极气体;
一阴极气体出口,用以排出未反应阴极气体;
一触媒转化器;
一阴极气体导通管,连接于阴极气体供应源与触媒转化器,用以导通阴极气体予触媒转化器;
一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管路,连接于燃料电池组阳极气体出口与触媒转化器,用以导通阳极未反应气体至触媒转化器;
所述触媒转化器将导通的阳极未反应气体与阴极气体反应,并予以排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阳极气体循环管,其连接于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管路与阳极气体入口,用以将燃料电池组阳极气体出口排出的阳极未反应气体导通至燃料电池组阳极气体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阳极气体供应源是储氢合金、氢气罐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阴极气体供应源是氧气罐、鼓风机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气体混合腔室,其连接于触媒转化器与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管路及阴极气体导通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气体混合腔室更包括一喷嘴,其连接于气体混合腔室与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管路及阴极气体导通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阀门单元,其设置于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管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阀门单元,其设置于阴极气体导通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加压装置,其设置于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管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自阴极气体出口所排出的未反应阴极气体是直接排至大气中。
11.一种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燃料电池组,包括:
一阴极触媒层;
一阳极气体入口,用以导入一阳极气体供应源供应予燃料电池组的阳极气体;
一阳极气体出口,用以排出阳极未反应气体;
一阴极气体入口,用以导入一阴极气体供应源供应予燃料电池组阴极触媒层的阴极气体;
一阴极气体出口,用以排出未反应阴极气体;
一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管路,连接于燃料电池组的阳极气体出口与燃料电池组的阴极气体入口,用以导通阳极未反应气体至燃料电池组的阴极触媒层;
所述阴极触媒层将导通的阳极未反应气体与阴极气体反应,并由阴极气体出口予以排放。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阳极气体循环管,其连接于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管路与阳极气体入口,用以将燃料电池组阳极气体出口排出的阳极未反应气体导通至燃料电池组阳极气体入口。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阳极气体供应源是储氢合金、氢气罐之一。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阴极气体供应源是氧气罐、鼓风机之一。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处理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阀门单元,其设置于阳极未反应气体排放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太燃料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太燃料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09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短消息传输的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