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孔结构的支撑柱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0172.X | 申请日: | 200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2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萧惟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73;G06F1/20;G12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多孔 结构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支撑柱,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支撑柱,它设在一充填有工作流体的腔室中,用于引导工作流体循环进行散热。
背景技术
1963年G.M.Grover发明了热管技术,热管属于一种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快速传递热的性质,借由于全封闭真空管内液体的蒸发与凝结传递热量,具有导热性高、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优点,并且由热管组成的热交换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等优点,热管的导热能力远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效能不断提升,工作电压也随着效能的提升增高,然而也同时增加了热量的产生,因此必须加大散热风扇的转速来加速排热,但一昧地增加散热风扇转速来提高散热效率,会增加电源供应器的负担以及产生的噪音。
为此有人将热管技术应用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散热装置上。如图1所示,该散热器1中设有一腔室10,该散热器1具有一冷凝面11及蒸发面12,在该冷凝面11设有一散热鳍片13,以及在该蒸发面12接置有一如中央处理器的发热元件14,在该腔室10中充填有高膨胀系数的工作流体,且在该腔室10中相对应的两个内面之间设有多条柱体15,该柱体15是由粉末烧结而成形成有多孔状,可吸附工作流体并产生毛细现象。
当该发热元件14运行产生热量时,该柱体15位于发热元件15的蒸发面12开始吸热,使工作流体受热蒸发成气体,因而带动该柱体15位于散热鳍片13冷凝面11的工作流体向受热的蒸发面12传递,成为气体的工作流体则向相反方向流动到冷凝面11而冷凝成为液体,接着又被柱体15所吸附而向蒸发面传递,如此重复循环进行散热。
虽然利用热管原理可增进散热器1的散热效率,但该柱体15在长期吸附及传递工作流体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老化剥落的现象,因而导致结构的损坏。
柱体15是用粉末烧结而成,因此支撑强度不足,当散热器1受到外力导致腔室10稍有变形时,柱体15很容易受损毁坏。
再者,当该散热器1受热膨胀时,该腔室10也随着膨胀导致该柱体15被压缩,长期下来,也会破坏柱体15的结构,影响该柱体15的毛细现象的能力。
因此,如何改善上述种种缺点,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支撑强度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支撑柱。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支撑柱,具有进行散热的毛细能力。
为达上揭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支撑柱,设在一充填有工作流体的腔室中,该腔室内具有相对的蒸发面及冷凝面,将该工作流体蒸发为气体及将该气体冷凝为液体,该具有多孔结构的支撑柱包括:支撑本体,两端分别接置于该蒸发面及冷凝面;以及多孔结构,布设于该支撑本体的表面、受该支撑本体的支撑,该多孔结构传送工作流体,由该工作流体的相循环,使该腔室具有散逸热量的功能。
该腔室设在一散热器中,该腔室的冷凝面设有一散热鳍片,该蒸发面接置一发热元件。该腔室充填的工作流体是沸点低的液体,易于蒸发成为气体,使工作流体由该蒸发面吸热后,蒸发成蒸气后向该冷凝面流动。
该支撑本体是实心柱体或空心柱体,该多孔结构可以是多种形式,诸如用粉末烧结而成并形成于该支撑本体的表面;又该支撑本体表面形成有多条沟槽,或在该支撑本体表面包覆金属网,也或在该支撑本体表面环绕排列多条金属丝,且这些金属丝搭配有螺旋状的固紧件,将该金属丝固定在该支撑本体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多孔结构的支撑柱,借由该支撑本体支撑该多孔结构,可避免该多孔结构因外力而受损,且该支撑本体可支撑该腔室,避免该腔室受力而变形。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支撑柱可稳固地支撑该多孔结构,降低多孔结构受损的可能,且具有增进散热器散逸热能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应用热管技术的散热器;
图2A是本发明应用在一散热器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上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侧视图;
图5A及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上视图及侧视图;以及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01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